歐元急挫 “中國制造”很受傷
在西班牙開了一家針織品貿易公司的中國商人周旭鋒,一度每天都為人民元幣對美元隨時可能升值而擔心,結果人民幣沒動,歐元卻突然跳水,原來穩賺的生意,一夜之間變得無利可圖了。
6月2日,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8.3528。今年以來,歐元對人民幣貶值幅度已接近15%。
兼任西班牙中國青年商會會長的周旭鋒說,今年1~5暫,他們經手的對西班牙出口業務金額達到7000萬元人民幣,平時會有30%左右的利潤,由于歐元急速貶值,利潤基本上被沖銷了。
跟周旭鋒同樣焦慮而無奈的,還有在西班牙的近15萬華商。
統計數據“打架”
日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周旭鋒說,西班牙是外來移民較多的國家,歐元區債務危機爆發以來,該國失業率很高,政府有將國內矛盾轉向外國移民的苗頭,有華商從當地官員口中得知,政府正準備全力稽查華商,打算在原有稅收基礎上再向華商額外征稅2億歐元。
“以前一個標準箱報關時只需交4萬美元的關稅,現在至少要交10萬美元。”周說。
歐盟是浙江省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歐元區債務危機加速蔓延,浙江企業首當其沖。浙江省統計局近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貨幣匯率可能加劇波動,貿易保護明顯增多,這都將對浙江省工業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報告中說,從今年廣交會成交情況看,與上屆同期相比,浙江出口企業的歐洲采購商到會數量下降近18%,歐盟地區采購商到會數量下降近四分之一,對歐盟市場的實際出口成交量也呈整體下降趨勢。
浙江省商務廳外貿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今年1~4暫,浙江省出口同比增長近32%,對歐洲國家出口同比增長約31%,與去年同期相比差別不大。僅從統計數據上看,受歐元貶值影響不大,但不少出口企業仍叫苦不迭。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危機最嚴重的希臘,不是浙江企業重點出口市場,出口量進入前20位的西班牙,實際成交金額也只占了浙江全部出口金額的2.15%。
寧波是浙江外貿出口大市,去年寧波對歐盟出口約114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比重近30%,寧波對歐盟出口主要商品有服裝及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船舶、燈具等。
據寧波市外經貿局局長俞丹樺介紹,因寧波出口企業普遍使用美元結算或遠期結匯,且市場以德國、法國為主,當前受歐元貶值直接沖擊并不大,市場份額也能保證,利潤損失不大,但考慮到歐元還在貶值,今后從歐盟客戶那里獲得訂單難度加大,前景不容樂觀。
出口競爭力削弱
與價廉物美的傳統出口產品相比,包括光伏電池、機電產品等附加值較高的商品,已在對歐洲國家貿易中占不少比例,但其出口情況也不理想。
據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總監羅毅介紹,無錫尚德七成左右的產品出口歐洲,今年一季度無錫尚德因歐元貶值遭受的匯兌損失約2500萬美元,另外一家光伏企業阿特斯損失也多達1800萬美元。據估計,因為匯率損失,國內光伏公司可能整體蒸發上億美元的收入。
上海機電貿易商洪一樹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今年1~5月,他們一共向德國發出了500萬元歐元的貨,盡管有預付款作保證,后期結算又棄歐元改用美元,但還是有5%的匯率損失。
三信國際電器(上海)有限公司事業發展部經理郭世賢說,一個月前他們就感受到人民幣對歐元升值的壓力,當時一些正在履行的合約,如果按照原先定下的匯率結算,實際上已經虧損了。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承認,由于今年頭5個月歐元對人民幣貶值超過14.5%,許多中國公司蒙受了巨大損失。
不少機電商反映,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商往往內部競爭,海外客商一般不接受提價要求,中國出口商只有繼續履行合約,并寄望于下一個訂單合同中補回差價。因此,訂單數量雖然繼續增長,機電出口企業的利潤卻在下降,如果歐元繼續保持弱勢,而人民幣對美元保持穩定,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將會顯著削減中國對歐洲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王貴清介紹,今年受大宗原材料以及勞動力價格上漲影響,機電出口商的綜合成本已經增加了至少10%,但在外需仍未穩定的情況下,出口成交價的增長并沒能趕上成本的增長。
未來半年更兇險?
目前,歐元區債務危機進一步在地中海五國(希臘、意大利、西班牙、法國、摩納哥)蔓延。歐盟統計局6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暫歐元區失業率從3暫的10%上升至10.1%,創下自1998年8月以來的新高。在所有提供數據的歐盟成員國中,西班牙的失業率最高,已接近20%。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6月2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引發的后續影響拖累,歐元區經濟復蘇步伐將放緩。安永預計,2010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1%,2011年達1.6%。德、法、荷、比、盧五國在未來3年內經濟年均增長率可達1.8%,但同期地中海沿岸國家年均增長率只有0.6%。整個歐元區到2011年上半年將有超過1700萬人失業。歐元區經濟需要1.5%至2%的年增長率來支持生產和就業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
里昂證券經濟研究部主管斐思偉不久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兩成的產品出口都是面向歐洲,當前歐元持續走低,這使得未來1至2年內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斐思偉說,通常情況下,歐元下跌1%,中國向歐盟的出口就會減少0.65%,而歐元區GDP下降1%,中國出口額大約下降6%,從2009年12暫到現在,中國到歐盟的出口額估計下降了13%左右。
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近日也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預計在5~6暫以及第三季度反應更明顯,中國對歐出口增速有可能下降6%~7%。
針對歐元貶值對外貿出口的影響,寧波市外經貿局局長俞丹樺建議,外經貿企業應提高對歐洲客商議價能力,通過匯率鎖定、摸清商品行情、投保出口信用險、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出臺應收賬款管理辦法等措施,努力控制經營風險,力爭少讓利的前提下,保住歐洲客商。
“同時企業要著力縮短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力爭與歐盟終端客商直接開展貿易。” 俞丹樺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