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要求“十二五”期間加大社保投入
社保給予更多的投入、管理和監督。
本報獲悉,財政社保“十二五”規劃要求各級財政加大社保投入,將目前社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10%提高到25%左右。同時,要將“各類未納入社保制度的群體盡快納入覆蓋范圍,實現真正的全民社保”。
此外,由于過去幾年社保基金支出增速一直高于收入增速,其社保支出已經成為中國財政最大的風險隱患。財政部門下一步將采取多種措施消減該風險。
向農村傾斜
社保“十二五”規劃首先希望解決覆蓋面的問題。
本報獲悉,財政部9月初在西安召開了全國財政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對“十二五”財政社會保障工作思路進行了梳理,要求 “把各類未納入社保制度的群體盡快納入覆蓋范圍,實現真正的全民社保”。
一位財政部與會官員向本報透露,“十二五”社會保障工作的重心和財政投入的重點開始向農村傾斜,以求逐步縮小城鄉社保在各方面的差距,“新農合、農村養老保險、農村低保等各項支出已經成為各級財政下一步需要大力投入的支出項目”。
目前,寧波正在調研如何建立外來務工人員的社保,以寧波市的財力他們已有能力考慮為外來務工人員建立社保的基礎。“現在社保全國各省水平和覆蓋范圍差別很大,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可以覆蓋大部分居民,社保水平也高,但很多中西部省市社保水平還很低。”當地一位財政系統官員告訴本報。
另外,“十二五”期間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社會保險政策的統一與平衡,因此今年財政部已要求各省編制社保基金預算,希望通過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達到統籌資金統、籌安排支出。
此外,“十二五”期間,將實現社保在全國各地的轉移與銜接。
事實上,完成“十二五”財政社保目標,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來說都是個挑戰。“農村社保不像城鎮社保有很大一部分資金是由企業承擔,農村社保需要財政補貼比例比較大”,地方普遍認為,“十二五”向農村社保傾斜意味著地方財政壓力的增大。{page_break}
可持續的資金來源
從財政部公開數據可以看到,社保基金支出增速一直高于收入增速。2006-2009年,全國企業職工五項社保基金收入年均遞增22.6%,基金支出年均遞增32.7%。2009年底,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17710億元。
“如果說未來中國財政可能有風險,那么就是社保支出,因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社保支出增幅遠比社保收入大,所以中國政府一定要建立穩定的可持續的資金來源用于社保。”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學家梁優彩說。
今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開始編制,這意味著1.7萬億的社保基金終于將有預算進行管理、約束和監督。
此前,財政部社保司司長孫志筠等人撰文指出,目前,中國五項社會保險繳費率之和相當于工資水平的40%左右,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一方面加重了參保企業的負擔,擠壓了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抬高了社會保險的門檻,使大批困難企業職工和其他困難群體被排斥在社會保險制度之外。
據悉,“十二五”期間對社保制度也將進行調整,目前有一種設計是,將五項社保總繳費率控制在工資的12%-15%左右,由單位和個人各負擔一半,通過降低進入門檻,將盡可能多的各種類型城鎮從業人員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內。
同時,將加大政府在社保上的投入比例,建立經常性的財政投入機制,為社保支出籌資。
財政社保“十二五”規劃要求各級財政將目前社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10%提高到25%左右。
有學者建議,將個人所得稅、消費稅以及娛樂業營業稅的一定比例用于社會保障;變現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險基金。{page_break}
“我覺得央企紅利應成為社保資金的穩定來源。”梁優彩說。
央企紅利收取之初,其用途設計上就有充實社保基金一項,但央企紅利收取3年,共1500多億,只有10億元用于社保。
財政部目前正在修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其中將對央企紅利的使用做出嚴格規定,提高每年用于社保的支出。
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提出,應采取央企和國有企業向社保基金劃轉權益、向公共預算調入部分收益等方式為社保支出籌資。
而一些省市已經開始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資金用于社保,“我們已經開始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社保風險基金,用于可能出現的社保基金‘收不抵支’。”一位地方財政社保處官員說。
“在”十二五“將有更多地方會從地方土地收入中拿錢用于社保。”這位地方官員說。
據悉,在“十二五”期間還將研究開征社會保障稅,增強基金自求平衡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