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信麟:小心美元反彈給美股帶來沖擊
美股上周五收盤上漲,主要是受益于美國鋁業的業績好于預期,及市場對美聯儲2次量化寬松政策的期待。美股道指重返11000點上方,是今年5月初來的首次(看圖),市場如此強勁,并不是美國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好轉,相反非農就業職位流失遠遠比市場預期要差,第一主要受到政府因財赤而大量裁減職位外,私營部門的職位增加也遜于預期。股市再好,但是就業還是如此的差,對于美國現任政府的選舉可以說是幫助不大,反而令更多聲音開始質疑所謂2次量化寬松的成效。
市場認為,美聯儲未來會再買5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而且會采取靈活的應變措施,因應經濟變化采取更強的量化寬松政策。正如我們以前提到,這個2次量寬的成效是否能想我們想象中大,如果第一次量寬只能令投資市場好轉,而不能使到實體經濟實際得到多少受惠,那么進行2次量寬的必要性何在?規模應該多大?而有分析人士認為,第二次量寬如果沒有6萬到7萬億美元,根本不可能有刺激經濟的效果,因此就目前市場預期的5000億刺激計劃來看,充其量也是只能刺激一下股市,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雖然仍然主導世界經濟,但是它的復蘇需要新興國家繼續購買它的國債,這種無止境看不到盡頭的量化寬松計劃,勢必也令這些國家采取外匯多元化的政策,以免手頭上的美元資產一貶再貶,各國政府需要承受巨大的來自其國內的政治壓力。任由美元匯率如自由落體,美國政府的所謂2次量化寬松政策看來只能自彈自唱,原來的債主們也很有可能用腳投票,因此美國政府偶爾也會讓美元美債變得稍微有點吸引力,因此要小心美元匯率反彈帶來的沖擊。
我們從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美元指數和恐懼指數三個圖中,就可以看到目前市場的流動性和信心已經到達了高位,幾大指標都有隨時反轉的需要,而一旦反轉,美股需要大調整,而未來一兩周投資者需要高度警惕。{page_break}
本周的重要經濟數據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周四的國際貿易數據及PPI和周五的CPI及零售數據。其中國際貿易數據可能又成為逼人民幣升值的由頭,而CPI和PPI兩個通脹數據應該不高,否則美聯儲如何實行2次量寬的政策?
總而言之,市場已經開始有點失去理智,泡沫行情不會這樣就結束,但是波動的幅度一點不能小覷。
而我們一直關心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低碳概念股可能漲勢受到限制,盡管高盛高華將晶澳太陽能評為“買入”,但Oppenheimer卻同時將四家的中國太陽能上市公司的評級或目標價下調;而明陽風電上市后經過幾天掙扎還處于招股價之下。而低價上市的大全新能源的股價表現也不能以強勢來形容。看來整個中國新能源板塊有整固的需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