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100萬現在80多萬 四大理財產品助你抗通脹
5年前100萬現在80多萬 通脹讓資產打八折
九成多股票年均漲幅超通脹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9%。數據顯示,如果按通脹率4%計算,通脹5年就可以讓你的資產“打八折”。
分析認為,盡管通脹讓投資者財富縮水,不過,股市卻可能由此受益。數據顯示,近5年來,絕大多數股票投資收益遠遠戰勝通脹。記者選取的2005年之前上市的1282家上市公司,即使不計算現金分紅,就有高達1156家近5年來的年均漲幅在20%以上。
形勢:CPI創23個月新高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9月份經濟數據已經顯示了通脹的較大壓力:繼8月份CPI創下22個月以來新高后,9月份CPI再度同比上漲3.6%,創出了23個月新高。分析認為,考慮到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美元貶值等輸入型通脹的壓力,目前我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不容小覷。
有數據顯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國CPI的月平均值為4.81%。通脹率是4%的話,相當于第二年個人資金的購買力只是上一年的96%了。也就是說,按此通脹率估算,5年前的100萬,大約相當于目前的80多萬。
“如果你10年前有100萬資金,準備買一套房子,按當時每平方米1萬元計算,你可以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不過,按每年的通脹率4%計算的話,短短5年時間,同樣的資金,可能買到的是80多平方米的房子。1間房子就這樣被通脹‘偷’走了。” 安惠通股份公司投資總監汪斌表示。
對抗途徑:1158家公司年漲幅在20%以上
通脹讓投資者資產縮水。不過,因為股票收益與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關,所以,股市卻可能因通脹而受益,尤其是經濟上升時期,股票投資是對抗通脹的有效手段。
有數據顯示,上證指數在1991年年初到2009年年底的19年間,平均每年上漲18.63%,19年來漲了將近30倍。
記者選取了自2005年之前上市的1282家上市公司為例,并不計算現金分紅,5年累計漲幅100.74%。其中,1268家公司的股票投資收益為正數,平均年漲幅高達100.78%,年均漲幅為10%~20%的有82家,剩下的1158家公司年漲幅在20%以上。
“為了對抗通脹,投資者可以投資房產、基金、黃金和債券等。不過,目前來看,已經飆升的房地產受政策調控的壓力較大;而一些大宗商品投資,需要的資金量較大,一般投資人也不適合參與;至于債券,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對抗通脹,但收益率不高。綜合看,我覺得股票仍比較適合廣大的投資者作為戰勝通脹的武器。”資深投資者莫先生認為。{page_break}
具體看盤:小盤股收益超藍籌
前期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等小盤股受到市場的青睞,游資對深市的題材股也輪番爆炒,同上市首日開盤價相比,不少個股股價已經翻番。而過去5年的股價走勢也表明,深市的中小盤個股的總體收益超過所謂的大盤藍籌股。
在被選的789家滬市上市公司中,股價年均增長100.70%。其中,增幅超過100%的有227家。有3家公司的股價5年累計增長率超過10倍。在兩市5年來漲幅最大的個股中,滬市的宇通客車(600066)位居榜首。按照前復權計算,該股2004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0.11元,而最新收盤價為22.87元,5年累計上漲超過200倍。
不過,深市的中小盤股表現更為出色。統計顯示,在被統計的491家深市上市公司中,同期每家公司股價累計上漲137.51%。在具體的個股中,表現最好的是2004年6月份上市的新和成(002001),該公司昨日收盤漲27.11%,按照前復權價格計算,其2004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0.4元,如果有投資者五年一直持有新和成,即使沒有現金分紅,收益也達到了6614.27%。
具體看股:誰更能在通脹中“受益”
哪些行業股票較抗通脹?如何選擇抗通脹的好股票呢?索羅斯旗下股票基金入股中國淀粉、巴菲特增持短期債券、羅杰斯看好農產品,都被市場解讀為未來可能出現的通脹做準備。而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劉建位日前表示,巴菲特投資的一些牛股,遠遠戰勝通脹。而這些股票,都是跟我們天天吃、天天喝的有關。還有一些東西,嘴巴愿意吃也要吃,不愿意吃也要吃,這就是藥。
而從歷史經驗來看,地產、有色、煤炭等潛在通脹受益板塊,在牛市或市場見低反彈過程中表現突出;而黃金、農產品、食品飲料和零售等通脹受益板塊在熊市中表現更強。所以,在布局的過程中,投資者必須對當前市場運行的趨勢有一個大致的判斷,然后再選擇相關行業中的受益品種。
不過,國元證券(000728,股吧)(000728)研究員蔡峰認為,房地產是抗通脹的最好品種。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房價歷史表明,即使在人口紅利消失后,房地產價格依然保持長期上漲。經過房地產調控的洗禮,投資者忽視了房地產企業的內在價值。目前有些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其購買土地的成本總和,買房地產股票就是購買房地產企業土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