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價被爆炒,賣產品不如賣資源
稀土價格水漲船高,折射出當前稀土行業價值的回歸。隨著中國對稀土行業管控力度的加大,原來欲借此大賺一筆的中小企業獲利越來越少,處于壟斷地位的稀土龍頭或成為稀土價值回歸的最大贏家。
氧化鐠的價格漲幅88%,素有稀土市場晴雨表的氧化釹價格從年初的13萬元/噸一路飆升到26萬元/噸,漲幅高達100%。
稀土價格水漲船高,折射出當前稀土行業價值的回歸。隨著中國對稀土行業管控力度的加大,原來欲借此大賺一筆的中小企業獲利越來越少,處于壟斷地位的稀土龍頭或成為稀土價值回歸的最大贏家。
據悉,由于今年稀土礦產價格出現暴漲,稀土業盈利呈現倒掛情況,最賺錢的是上游企業而不是附加值較高的下游企業。行業人士表示,“加快稀土深加工的研發和投入,這樣通過高附加值產品領域的發展奪取稀土的定價權,或許是未來稀土企業的最大盈利點,否則只憑稀土礦藏的限制很難徹底拿到定價權。”
稀土價被爆炒
稀土被冠以“科技金屬”之稱,其戰略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幾年,為保護稀土資源,我國政府決定暫停稀土采礦權的審批,并對出口配額進行嚴格限制,國內外稀土產品價格隨之上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生意社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國內氧化釹平均價格為25萬元/噸到26萬元/噸,而1月6日其價格為12.2萬元/噸到13萬元/噸,上漲幅度達100%;氧化鐠方面,11月2日價格為23萬元/噸至23.5萬元/噸,此前統計為11.7萬元/噸到12.5萬元/噸,漲幅88%。
稀土價格揮手告別 “白菜價”的同時,我國的稀土企業開始從中嘗到甜頭。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出口20315.6噸REO(氧化稀土),與2009年同期的13991.1噸REO相比,上漲了64.4%,同期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出口創匯達2.56億美元,漲幅達到了239%。在不受配額限制的應用性產品方面,2010年上半年稀土永磁體出口總量達到6424.3噸,與2009年同期的3258.9噸相比,增幅為97%,出口創匯也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資源壟斷帶來盈利大增
11月2日,北京某稀土企業銷售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稀土分離企業為例,基本毛利率不高于5%。“從買進來富集物到出產品,最后去掉人工和費用,利潤都維持在5%左右 (礦不要錢的企業除外)。”
包頭某從事稀土分離技術的行業人士也表示,稀土分離企業已不怎么掙錢。“對單純分離、電解行業來說,是正常的利潤率。企業如果擁有礦的冶煉、分離電解、自身產業鏈完整,則能增加利潤,特別是在行情暴漲時也會盈利。”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大型稀土企業依托國家政策壟斷著礦和初級產品的銷售權利,或成為稀土行業的大贏家。而一些小企業靠著私挖濫采打著擦邊球。一位熟悉稀土開采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有礦企業都有自己的加工廠,沒有礦的部分企業則屬于野戰軍,偷挖多少是多少。
“對一些稀土企業,既然加大科研投入的深加工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不比直接賣稀土礦利潤更高,那不如轉而去賣資源,這樣產品的生產周期短,利潤也高。”生意社稀有金屬分析師宋志超表示。
相較小企業的“投機取巧”,大企業獲利要名正言順得多。記者采訪了解到,稀土行業兼并重組晉級國家戰略后,稀土盈利已經逐漸轉向壟斷企業手里。包鋼稀土(600111,SH)今年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達到2.5億元,同比增368.67%,前三季度的凈利潤達到6億元。公司還預測今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將達到1200%。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在上市13年里,曾有過連續7年利潤負增長的記錄。
稀土深加工企業未來或最受益
中國減少稀土出口配額的傳聞一度引起國際社會恐慌,但世界稀土供應格局短期內仍難打破。
對于稀土的價格,宋志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稀土價格直接影響國際市場價格,往后幾年價格還會上漲,但估計不會出現今年的暴漲局面。“稀土行業有一定準入條件,未來不可能有企業大量涌入,同時國家通過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也是為規范市場價格,形成統一定價權。”
宋志超稱,類似中科三環這種稀土深加工企業很容易在未來的稀土漲價風潮中受益。“中科三環最近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毫無資源優勢的中科三環,憑借技術方面的優勢足以吸引包括五礦在內的資源型大央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