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企征戰NBA市場意在品牌高端化
在中國品牌匹克排在第六位,有八位球員都使用匹克品牌。李寧排在第七位,有五位球員使用。安踏排在第八位,有三位球員使用。
單就從以上數字來看,中國雖有三大品牌挺入NBA市場前十,但是成績依然與耐克、阿迪達斯有很大差距。目前,阿迪、耐克在賽事、明星資源整合與品牌塑造上已是爐火純青,而且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都占當年收入相當部分。有歷史資料介紹,1983年耐克的年銷售金額是2.7億美元,而這一年的研發投入4500萬美元,占整個營業收入的17%。而國內企業在這塊投入很少。如今,國內鞋企已經不再滿足于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開始把目標鎖定在國際NBA高端市場。
讓NBA成為匹克的關鍵詞
NBA國際化將會是匹克堅持不懈的品牌路線,我們看中的是NBA球星穿上匹克戰靴后所帶來的影響力和覆蓋力。NBA作為籃球賽事,毋庸置疑,擁有超高的影響力和專業度。我們選擇一些具有潛質的球星,為他們量身打造運動裝備,其出發點正是希望能從籃球專業的角度為他們服務,從而提高匹克在籃球屬性方面的品牌高度。匹克(中國)有限公司媒體公關經理侯立東如是說。
而為了能夠讓NBA與匹克品牌實現深度結合,在NBA球星出訪中國期間,匹克也經常出臺一些重大的戰略決策和產品發布,以期借助于NBA球星的名氣,迅速借勢抓住媒體及核心消費人群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傳播匹克的品牌,牢牢抓住核心受眾對匹克品牌及產品的關注。為了強化匹克與NBA的這種聯系,不讓競爭對手有機可趁,以至于出現國內體育代言市場上的混戰場面,許志華的對策就是在與NBA官方強化合作的同時,不惜血本地大面積簽約NBA球星,希望最大限度利用球星個人的影響力來強化匹克的NBA色彩。
正是由于匹克在NBA及籃球領域的有效營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中國民族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取得的傲人成果。2009年,匹克年營業額增幅達到51.6%,成功進入到行業的前列,并憑借在“國際化、專業化”戰略之下取得的成就和社會貢獻,并最終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由資源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向資本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安踏加大宣傳投資
作為中國本土領先的體育用品品牌,安踏一直極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火箭隊核心人物之一路易斯·斯科拉即是其旗下代言人之一。如今,又將世界級籃球明星凱文·加內特納至麾下,這是安踏在籃球領域的又一個重大突破。據介紹,這將進一步提升安踏在籃球領域的影響力,喚醒更多人內心的籃球熱情。
2010年初,安踏對外公布公司2009財年年報,同時也透露公司在廣告和宣傳投資上的動向。公告指出,在2009財年,公司的廣告和宣傳支出占營業額的比率下降1.1個百分點。按照其2009年財報中公布的58億人民幣的營業額來計算的話,安踏在2009年的廣告及宣傳開支仍然達到了可觀的7.46億。而在2009年國內體育品牌扎堆邀請國際體育明星時,安踏的廣告營銷費用卻同比下滑,公司表示是因為將較多的贊助費用預留給2010年使用。如此按安踏2010年的廣告推廣規劃來看,2010年的推廣費用將會更加不菲。
不僅僅是安踏一家在廣告營銷費用上的投入龐大,同為國內運動品牌的李寧、匹克等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也可謂巨資。其實同樣是走NBA路線的匹克,去年9月底在香港上市之后也加大了對于廣告營銷的投入,其廣告和推廣費用占收入的百分比在近幾年間也是逐年上漲,從2006年的6%上升至2009年的11.3%。僅2009年最后一個季度,匹克在媒體廣告、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上的投入就達到了1.162億元。巨額資金投入的背后是包括了阿泰斯特、基德、巴蒂爾在內的9名現役NBA球星代言該品牌。
“簽約籃球明星決定的是品牌的影響力。國內的運動品牌,發展的時間基本都在短短的10年左右。”德爾惠副總裁何苦指出,運動品牌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相比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國內的品牌在品牌積累方面,與耐克、阿迪還是有一定差距。”
“首先,以企業目前形成的規模來看,請NBA球星已沒有太大問題,費用還是能夠承受的。品牌今后的附加值是由品牌的含金量來支撐的,這也是品牌上一種重要的投資行為。”對于國內運動品牌斥巨資簽約NBA球星的做法,營銷專家李志起表示了贊同。
國際競爭力不能僅限于國內市場份額是多少、還應包括國際市場份額與知名度。坦率地說,我們知名品牌在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廣度、深度還不夠,產品缺少核心競爭力。阿迪達斯、耐克在籃球、足球、田徑等受商業化程度高的運動項目上擁有絕對話語權。在技術、工藝、產品質量方方面面,國內知名品牌與國際頂尖品牌沒有什么區別。差距還是在研發與營銷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