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解決人才短缺需做實培養機制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遠看來,工作,才能防患未然,決勝于未來。
缺工這一問題,紡織企業從慎談,逐漸演變為理性面對,“人都到哪里去了?”年初時的抱怨,現在已經成為企業的思索與自省。
從目前市場用工短缺的類型來看,用工短缺人才包括普通熟練操作工、技術工,原因是外來務工人員穩定性不夠,流動性較大;中高級技術工人,普通外來務工人員缺乏一定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知識,高校畢業生又不愿從事此類工作;紡織外貿等專業人才也十分短缺。金融危機之后,外向型企業紛紛回歸,登陸國內市場傾力打造自有品牌,這又需要大量能夠駕馭時尚元素、熟悉內貿行情的資深設計師,以及熟悉內貿運營、有豐富銷售渠道的銷售人才,中高端品牌市場化操作的企劃人才。
紡織行業的人才短缺,已從單純的勞動力短缺上升為人力資源結構性失調問題。問題的原因看似一目了然,實則不然。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平均工資優勢正漸漸喪失,紡織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目前仍低于其他制造業,這是造成勞動力短缺的直接原因,而從整個社會層面看,90后成為技工主力。國內人口平均年齡逐步走高,老齡化趨勢明顯,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這是造成勞動力缺乏的深層次原因。
目前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用工總量為1166萬人,預計2015年將增加到2300萬人左右。這不但昭示著勞動力問題將成為影響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長期因素,更折射出紡織服裝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性。
但讓人為之擔憂的是,國內紡織企業卻并未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大部分企業沒有完善的人力資源培養機制,造成一線工人流動性大。不僅招工難,留住工人更難,尤其是技術工人的短缺使企業在技術開發、產品創新方面舉步維艱。技術工人工作時間較長,技能熟練,并且懂得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能為企業帶來更好的效益。但是,技術工人需要時間來培養,還需要企業在技能培訓等方面下工夫,不少紡織企業不愿意承擔培訓工人的成本,由此導致了行業內部能工巧匠的缺失,這樣一來當然很難招到需要的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力資源,從來都不是取之不盡的,企業可以通過設備改造提高自動化程度,可以減少單位產品用工量,也可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消化成本上升壓力,甚至通過高薪和福利吸引高級技工,但這些做法只是解決了近憂,而長遠看來,企業只有舍棄“只想乘涼,不愿栽樹”的心態,通過定向委培、專業培訓、打造優秀企業文化,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等方式,構建健全人才培養專業人力資源體制,積極做好后備人才的儲備培養工作,才可決勝于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