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鞋服企業用工缺口高達15萬
2月24日訊 春節前后,一場前所未有的缺工潮席卷而來。從泉州人力資源部門獲悉,根據泉州“千家用工缺口至少15萬人。
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聞名的泉州市,結結實實地迎來了一場用工大考。
現狀:熟練工稀缺
“年年招工,一年比一年難,愁啊!”2月15日,在泉州洛江區首場新春招聘會現場,一家包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管林力皇這樣感嘆。林力皇說,他所在的這家包袋公司缺工280人,目前僅招到50人左右。他說:“春節前就開始缺人了,這恐怕是我從業8年來過得最不踏實的一個春節。”
連日來,在泉州北峰鎮、石獅市、晉江陳埭鎮、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用工密集地看到,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門前掛起了“招兵買馬”的招工公告。
這些招聘欄上,來自一線的熟練生產工人,成為企業招聘的主要對象。據泉州勞動力中心市場統計,鞋服等用工大行業,需補充的熟練員工占用工總數的60%以上。那些掌握熟練技術的工人,正變得稀缺,成為企業競奪的“香餑餑”。
獵頭“捕獵”熟練工
在晉江陳埭鎮中國鞋都人力市場,外來工黃立華正在仔細地觀看各大企業的招聘內容。她說,她是當地一家服裝企業的車工,工作已有5年,月薪在3000元左右,春節前辭職出來,想換一家薪酬更高的企業,她自信:“現在企業都缺人,像我這樣有技術經驗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讓人吃驚的是,一些操作熟練且能讀懂進口設備說明書并能進行簡易維修的“熟手”,竟然已經進入了獵頭公司的視野。供職于晉江英林鎮一家品牌企業成衣車間的小周就是其中一位。他說,最近廈門一家獵頭公司頻頻電話要約他面談,且開出了不菲的薪酬。
眾多企業“是人就要”
相比技術工,往年并不難招的普工,也在開始面臨短缺。在春節后多場招聘會現場,多數招工欄上,都明確寫著“無工作經驗限制、公司免費提供培訓”等類似內容。
在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福利與薪酬待遇見長的九牧王、特步等品牌企業,往年只招熟練工,而眼下,迫于用工形勢,也不得不大量招收普工。
在洛江區首場新春招聘會現場,一家鞋企的人力資源專員說,愿意到一線車間工作的人越來越少了,前幾年招工時還有40歲以下的規定,而現在基本上“是人就要”了。
原因:中西部與東南部“爭工”
在福建宏遠集團副總裁陳蒼松看來,缺工形勢年復一年嚴峻,與東南部沿海產業轉移、中西部崛起是相伴相生的。
陳蒼松介紹,以宏遠集團所在的紡織服裝業為例,近年來,依托當地的勞動力資源優勢,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勞動力大省相繼上馬了不少紡織服裝大項目,河南與湖北兩省甚至還制定了紡織服裝業產能擴張大目標,這些項目用工量極大,形成了與東南部“爭工”的局面。{page_break}
在一些勞動力資源大省,部分外來工不再舍近求遠,而是開始選擇在戶籍所在地就業。同時身為泉州紡織服裝商會副會長的陳蒼松,去年帶隊到河南、湖北一帶考察勞動力資源,回來后特別憂心,他說:“這些地方的一些縣、市,甚至開始將農民工流失率和截留率,作為當地干部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
翻開春節前后泉州本地的報紙,很容易發現,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企業在報紙上刊登招工廣告開始明顯增多。在晉江陳埭,甚至出現了湖南企業招工的大型戶外廣告牌。這些招工廣告上,除了企業名與地址外,甚至還留有企業的聯系方式。“薪水相差無幾,何必離鄉背井”、“技術熟走到哪里都吃香”、“歡迎回到家鄉工作”……從這些企業的招聘廣告中發現,他們無一例外瞄準了泉州地面上的熟練技術工。
中西部工酬上漲
中西部地區工酬的上漲,開始逐漸與東部持平,很大程度上也導致了外來工的回流。
年前,安徽安慶一位在石獅一家服裝企業務工的外來工小宋說,現在安徽蕪湖一帶的服裝企業的工酬,普遍都在2000元左右,這與泉州的工酬已相差無幾。在小宋看來,不少回鄉工作的外來工,還有另外的考慮,那就是“回到老家工作,還可以兼顧需要照顧的老人和小孩,每年還不必忍受‘春運’來回奔波之苦”。
據了解,小宋所在的安徽安慶市一個在石獅打工的民間老鄉會的成員數量,就由三年前的150人,下降至目前的60多人。該老鄉會一名成員說,大多數都是回到戶籍地就業了。
眼下,在傳統的“老鄉帶老鄉”招工途徑依然占據主導的情況下,作為東南部沿海泉州的用工形勢,不容樂觀。
對策:提薪=惟一選擇?
面對日益嚴峻的用工形勢,對于廣大泉州民營企業而言,提薪,已經是不二選擇。
從泉州紡織服裝協會、鞋業商會、石材協會等各大行業協會獲悉,節后已有超過八成的泉州民營企業做出了提薪計劃,提薪幅度普遍在10%以上。但福建宏遠集團副總裁陳蒼松認為,盡管近年來工人的薪水年年上張,且漲幅不小,但目前“繼續大幅提薪空間不大”。
陳蒼松補充解釋說,目前,泉州多數傳統產業生產所需的棉花、化纖、石材等原材料的價格,幾乎都處于歷史最高位或次高位,加之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多數企業利潤率在個位數,相當一部分企業甚至徘徊在盈虧臨界點附近,薄利的“泉州制造”無法承受用工成本持續高漲之重。
啟示:二代民工需要的不僅僅是錢
缺工、挖工、爭工、搶工……正在全面提高企業的用工門檻,推高企業的用工成本。在陳蒼松看來,在用工成本走高的考驗下,相當一部分競爭力弱的中小企業出局已是不可避免,而具備品牌與技術優勢的企業將屹立不倒,新一輪行業大洗牌正在形成。
而即便是提薪,其邊際效應也正在呈現遞減趨勢。利郎有限公司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裁季聲認為,現在農產品價格走高,農村福利政策的改善,以及第一代農民工有了一些原始積累等原因,使得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第二代農民工到車間一線當工人的意愿明顯降低,“錢早已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
為了追求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這些新一代農民工,往往習慣頻繁跳槽。陳蒼松透露,宏遠集團去年一線工人的流失率高達150%,而三年前,這一數據是25%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