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難"成為強心針 各地工資均有上調
3月1日起,山東、廣東分別以26%、18.6%的平均增幅調高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后的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為每月1300元,但這一全國最高紀錄隨即又被深圳、上海刷新……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
沉甸甸的數字,既是政府對民生的莊嚴承諾,也是價格對供求規律的反映。
從“民工潮”到“招工難”,倒逼由此開始
面對2.4億的“天量”農民工,局部地區“民工荒”仍然連年上演。素來充裕的農民工,對與勞動強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資開始說不。從“民工潮”到“招工難”,倒逼由此開始。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變化,長期以來藉由廉價勞動力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何去何從?扭轉分配、城鄉、區域“三大失衡”又將如何借力發力?
記者奔赴江蘇、安徽、廣東、重慶、四川,在這些農村富余勞動力傳統輸出地和輸入地展開調查。
從“民工潮”到“招工難”,工資議價話語權向農民工一端微調,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迎來又一扇機會窗口
“8小時工作制,薪酬不低于2500元。”招聘海報上的一句話,讓那些曾在珠三角地區打過工的廣西資源縣的中年打工者覺得不可思議。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的4家企業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帶領下,日前遠赴千里之外的資源縣招工。
“海報上列的工資收入是最低標準,只要你努力工作,干得越多拿得就越多。”恒力化纖公司的人事經理湯云華對求職者說,“試用期什么都不會,也給你每月1600元的保底工資。”
迫使吳江企業走出去招工,并提供優厚待遇的,正是當地普遍存在的“民工荒”。“幾乎所有的辦法都想過,薪水也漲了,住宿條件也改善了,但招工還是不敢怠慢。”吳江銀杉織造有限公司老板徐雪根說。
{page_break}
招工難好過供過于求
“客觀上講,‘招工難’比勞動力供過于求要好,用工缺口直接導致了勞動力價格的提高,有助于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
曾經的“民工潮”,讓農民工一度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長期以來,有些地區農民工工資幾乎就沒變過。據蔡繼明介紹,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從 1997的53%下降到2007年的39.74%,“只有切實扭轉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過低的狀況,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分配格局失衡的現狀。”
“招工難”的出現,終于使傾斜的工資議價話語權開始向農民工一端微調,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迎來重要機會窗口。
“十二五”,更讓人憧憬
“十二五”規劃綱要在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方面邁出歷史性步伐。
從“東南飛”到“逆流動”,產業西進梯度轉移,沿海與內地競相奮進、良性互動,區域協調發展端倪展露。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
以農民工市民化為內涵的“深度城鎮化”,在“民工荒”的推力作用下,風生水起。這個發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正努力填補“人口紅利”遞減后我國經濟發展動力缺口,確保經濟巨輪繼續破浪遠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