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最近五年理財市場 菜鳥漸趨成熟
從理財的覺醒到狂熱再回歸理性,從開心失落到年復一年的期待和等待,2006年,中國理財時代來臨,無數投資從菜鳥慢慢隨著中國理財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在成功中獲得快樂,在失敗中得到經驗,回顧五年起起伏伏理財路,我們更應銘記,只要有夢想就會有希望!
2006年
驚喜:基民很幸福
2006年,難得一遇的股市大好行情,吸引了眾多“逐利”投資者的目光。而在此之中,基民無疑是最幸福的投資者。據了解,在2006年,一直持有基金的投資者收益多數超過80%,不少股民紛紛倒戈成了“基民”,甚至連愛好購買國債的老人也擠進了“基民”行列。“你買基金了嗎?”也成為這一年過年時的新問候語。
2006年也成為基金發行大年。據統計,2006年成立的基金達到80多只,募集基金份額3200多億份。發行的新基金,大家關心的不再是規模問題,而是能否如愿申購到。
2007年
開心:數錢手抽筋
這一年伴隨著股市的狂飆,無數普通市民得意忘形,如同天上掉餡餅,遍地黃金唾手可得,看著賬戶里的數字每天噌噌往上躥成了一大樂事。
基金、理財產品、投連險跟隨A股升天,一個月10%收益說不出口。無數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市民紛紛將存款源源不斷地搬出銀行,這樣只要買就能賺的盛世行情一直持續到當年10月份。{page_break}
2008年
驚魂:負收益
這一年,對于投身股票市場的人來說,1664這個數字肯定會刻骨銘心。A股一跌再跌,步入徹徹底底的“熊”市!這一年,給無數狂熱的理財者們當頭一瓢冷水,這一年,很多人因為盲目投資而傷痕累累。
對于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說,這一年日子很難過,2007年豪言壯語預期“該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20%”這樣的字眼曾比比皆是,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負收益的新聞令銀行遭遇誠信危機。經過2007的全民狂熱后,2008年熊市給銀行和投資者上了很好的一課,風險二字令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回歸理性。
2009年
咋舌:黃金成明星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這是2009年國際金價最好的寫照。這一年黃金價格驚喜連連,毫無疑問讓黃金成為危機后最為閃耀的市場明星。無數金民喜不自禁。
這一年,國際金價沖破1000美元大關,從每盎司801美元最高沖到每盎司1226美元,金條賣斷貨的消息時時見諸報端,不少投資者一直問“金價這么高了,還能不能買?”“我可不可以買些金條藏在家里?”
2010年
頭疼:跑不贏CPI
2010年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一個“漲”字,相應地,理財的主題離不開怎么抗“漲”。
從“豆你玩”開始,隨后大蒜、姜、中藥材、蘋果、糖等等產品價格在天氣、游資等因素的推動下也出現了“離譜”的上漲,“蒜你狠”,“姜你軍”,“蘋什么”“糖高宗”等熱詞都成了2010年調侃物價上漲的網絡熱詞。
這一年股市不太景氣,理財產品不賊,基金也是不如人意,房產出現連續調控,這一年跑贏CPI成了無數普通市民急切要解決的頭等大事,但如果2010年選對路子去炒金炒銀,絕對揚眉吐氣,金價突破1400美金,白銀異軍突起全年漲幅超80%。{page_break}
[理財新族群]
房奴
2006年,無數貸款買房的人突然發現自己形同奴隸“房奴”。市民在“傾家蕩產”購得住房后,面臨支付按揭款的重壓,只得淪為住房的“奴隸”,每月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以付按揭。
卡奴
吃飯、購物,一律刷刷刷,由于不知節制,不少人淪為卡奴,不少人首期只能繳部分的金額,之后需給付金融機構循環利息、違約金、手續費等,或者辦幾張信用卡循環套現,狼狽不堪。
摳摳族
網絡上的解釋就是指“一分錢掰兩半兒花”。他們的共同之處是“摳”,比如不打車,不下館子不剩飯,家務堅持自己干,上班記得爬樓梯,美容就是早睡早起外加白開水8杯,再忙再累也要在家里宴客……其實,“摳摳族”不是貧困族、也不是守財奴,精打細算只是為了通過轉移消費重點,更好地配置“有數”的金錢。
海囤族
人們在漲價前囤貨成為一種省錢方式,于是出現了“海囤”族。無論是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還是電費、燃氣費等日常開銷,甚至就連衛生紙,都能夠成為他們囤積的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