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通脹仍是首要任務 貨幣政策需保持必要力度
近日來引人關注的當是央行5日宣布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打響了今年加息“第二槍”。專家認為,在央行嚴厲調控下,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得到明顯抑制,但通脹壓力仍然不可小視。央行在這樣一個時點作出加息決定,意在應對當前可能再度創出新高的物價壓力。
正確理解本輪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的成因和性質,對判斷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方向至關重要。首先,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從國際上來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站穩100美元上方,世界糧農組織也預期未來糧食價格可能繼續高位徘徊;從國內來看,市場預測3月份CPI將在5%以上,再次突破本輪通脹新高。其次,PMI雖然顯示未來經濟環比可能略有放緩,但還不至于達到令人產生“下滑”擔憂的程度,中國經濟增長依然較為強勁。綜合上述因素,控通脹仍是政策首要任務,貨幣政策仍需保持必要力度。
專家指出,當前貨幣政策的重點是抑制通脹,利率、準備金率、匯率“三率”仍有上調空間,二季度或更長時間里貨幣政策難言放松。穩定物價被當局視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務,此時加息是央行對可能反彈的通脹壓力所作出的提前應對。本次加息后,利率工具的使用空間也在收窄,但年內仍有繼續上調的可能,這緣于應對負利率、抑制通脹的需要。然而,持續加息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緩解中國居民儲戶負利率局面;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中國企業和房貸消費者的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也有擔心不斷加息會對商業銀行產生負面影響。我們注意到,與上次在2月9日加息相比,此次加息仍然采取了存貸款利率基本對稱提升的方式。但不同之處有三點:一是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加大,本次提升了10個基點,上次為4個基點;二是定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均為25個基點,上次則是其他期限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提升幅度高于1年期存款;三是1-3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提升幅度加大,此次提升了30個基點,上次為25個基點,且高于貸款基準利率的平均升幅。
{page_break}
“央行對加息結構的安排,凸顯了其保護銀行利差的用心。總體而言,此次加息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基本呈中性。”交通銀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博士表示。加息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中期影響也是略偏正面。加息再次透露出政府收緊貨幣、抑制通脹的決心,基準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存款和理財業務對客戶特別是個人客戶的吸引力。從貸款的發展趨勢看,此次加息也顯示政府對經濟增長的前景仍然較有信心,貸款供小于求的狀況仍將持續,對銀行進一步提升貸款議價能力較為有利。
對于今后央行是否還會進一步加息,經濟學家認為,由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中國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日益增長。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流動性總體寬松的貨幣推動,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較大。與此同時,當前全球通脹苗頭正在逐漸顯現,全球或將進入到加息通道,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將停止加息步伐。
也有分析認為,目前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達20%,距離理論上的“天花板值”仍有一定空間,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低也顯示市場整體流動性依舊寬松。但是,流動性結構性趨緊已若隱若現,部分商業銀行資金緊張,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部分中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面臨嚴峻挑戰。同時,僅靠公開市場操作難以完成對沖重任,不排除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上調的可能。
穩定物價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央行自今年2月9日加息以來,又連續兩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然而隨著通脹壓力的增加,促使央行5日再次動用價格工具。興業銀行(601166)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剔除本次加息后,未來還有2-3次加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計算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將提高至23%左右。其中,4月份仍將出現一次準備金率的上調。此外,央行調查統計司日前對全國銀行家進行的一季度問卷調查顯示,66.1%預期未來貨幣環境會進一步“趨緊”,這一指數較上季大幅提高15.8個百分點。業內普遍預計央行未來根據形勢再次動用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的必要性正在加大,貨幣政策仍需保持必要力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