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借款來無影 投資者質疑利用信披漏洞套利
因為宣布賣股還債,TCL(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近來飽受爭議。
對于先借助利好信息炒作資金的來源。
在一系列利好之后,股東迅速減持。投資者質疑,李東生是否利用信披漏洞進行套利——資金閑置者通過借款給高管,然后通過其名義參與定向增發等進行財務投資,最后獲得穩健收益。
借款“來無影”
記者查閱2010年7月公布的TCL非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2010年年報,其中都沒有披露李東生借款的信息,這意味著如果不是減持的公告,大多數投資者甚至不知曉當初TCL完成的定向增發里還有這么一筆巨額借款。
一位TCL的投資者質疑,要還錢的時候才告訴小股民之前借了錢,這種做法是否妥當?
但2010年定向增發前,李東生將其所持4016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全部質押有跡可循。據當時的公告稱,其質押對象是廣東省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但李東生截至2011年3月份依舊在不斷質押股份。
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以質押股份的形式獲取借款,解除質押應在得到還款后才會實現。”而李東生的減持和解除質押的公告卻在同一天發布,由于質押股權與借款的關系,在公告中未有提及,因此資金究竟如何騰挪,外人不得而知。
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雖然目前沒有規定定向增發要披露資金來源,但既然涉及短期借貸資金,就應該在上市時有所披露,“因為這是造成未來減持的動機之一,同時也和發行有關,那么應當披露,對其他認購股東也有告知的義務。”
也有投行人士認為,是否披露應該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沒有規定要強制披露的,就不存在披露的義務。
催生財務投資
由于TCL未披露借款給李東生的是個人還是機構,也沒有法規監管高管個人負債問題,導致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形成——資金閑置者是否能通過借錢給高管,參與并購重組,過后再由高管選擇賣點,從而實現“雙贏”呢?
投行人士表示,可行性很大。“首先,減持的老股份,不違法。其次,借錢參加定增,也不違法,也就是說這種‘鉆體制漏洞’的盈利模式有存在的可能。”
本報記者對比發現,李東生的減持與公司發布利好股價上漲的時機出現“巧合”。以李東生宣布減持4000萬股,除權后平均3元的股價計算,共計套現約1.2億元。除去1億元債務的本金,此次套現尚有2000萬左右的盈余。
在定向增發報告書中,李東生與TCL大股東惠州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增發獲配股權的凍結期是36個月。其余認購者凍結期為12個月,截至今年8月3日才流通。
而李東生的借款人卻可以提前收回資金,以財務投資的角度而言,這種通過債權將高管與借款人利益捆綁的收益模式,遠遠比親自參與定向增發或二級市場購買要穩定得多,當然,會否為越來越多人效仿是未知數。
“國外有投行將錢借給上市公司,等公司強大后再償債是很常見的行為,這種投資出于戰略考慮。國內投行暫時不能開展這樣的業務,但是通過高管渠道進行類似的投資沒有限制。”某投行人士說。
以TCL為案例,借款方實際上沒有參與定向增發,股權不歸其所有。對李東生而言,股權確實也在自己名下。然而雙方依附于股權的債權關系,卻有可能影響將來股權的處置。
“是否定義為代持股份要看雙方的協議。”上述投行人士說,“代持股份形成協議的很少,大部分是借款協議,那就只是現金的交易。因此,可以質疑它是變相代持,但無法確認。”
大股東表率定向增發
為何不惜借錢認購定向增發的股權?TCL官方的說法是看好公司前景,但減持股票本身難免有看空之意,其中的解釋頗難自圓其說。對此,記者未能成功聯系上TCL相關人士。
有業內人士表示,定向增發的本身目的是讓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但現在卻越來越多地演變成老股東“空手套白狼”的把戲。
據悉,不少上市公司為了吸引資金,其大股東或高管都會帶頭認購股份作為表率。這些老股東有存量股份,其后通過減持,股權與資金都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然而,其他投資者看到大股東的“決心”后,便積極參與增發。“同時,大股東為了順利增發,有時也會自己‘包銷’剩余股份。”
“參與定向增發的資金應該出于戰略投資,但現在卻變成財務投資。目前對于控股股東參加定向增發、再減持已有限制,但高管方面的限制卻甚少,客觀上也容易被利用。”上述投行人士如此認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