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未到方向調整時 專家形勢判斷現大分歧
宏觀經濟數據已公布,又到了國務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的時候了。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繼續加強房地產調控。
在國內經濟形勢再次出現通脹走高、增長有所下滑的情況下,近期,有關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爭議愈演愈烈,市場上也出現了宏觀調控政策方向可能做出調整的揣測。未來宏觀經濟主要風險是通脹,還是經濟增長下滑?調控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控通脹,還是保增長?下半年宏調政策方向會否調整呢?
經濟形勢判斷再現大分歧
目前,從學界到決策者,出現較大分歧的是對目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一派認為,目前的主要風險仍然是高通脹,而非經濟增長,宏觀調控政策目標也應以控制通脹為主,繼續緊縮;另一派則認為,通脹即將見頂回落,已不是大問題,如果政策過度緊縮,要防范明年經濟增長大幅下滑的風險,目前的緊縮政策已經適中,不宜進一步緊縮。
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已經公布,又到了國務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的時候了。6月份通脹數據飆升至6.4%,二季度GDP增速下滑0.2個百分點至9.5%。
政策調整揣測充斥市場
國內經濟形勢再次出現了通脹走高、增長下滑的復雜局面;近期,有關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和調控政策的爭議也愈演愈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堅持了房地產的調控方向。
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從7月4日到7月11日的8天時間里,先后4次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溫家寶強調,要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同時根據形勢變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切實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系,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波動。
這種措辭與今年4月末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定調相比,出現明顯的調整,當時的措辭是,“千方百計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也是最為緊迫的任務。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穩定物價總水平的全面部署,從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應對國際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把物價漲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
據此,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的宏觀調控可能會擇機而動,有關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方向可能做出調整的揣測充斥市場,受此刺激,最近兩日股市也出現了上漲。
繼續緊縮派
謝國忠
(著名經濟學家)
曹遠征
(中國銀行[3.12 -0.32% 股吧]首席經濟學家)
目前壓倒一切的目標是控制通脹,政策回旋余地非常有限。通脹關鍵是要穩住,這需要幾個因素的配合,一是讓銀行存款不貶值;二是貨幣供應量增加逐步放緩,目前增速在16%,仍然過高了,上世紀90年代控制通脹時,曾保持在11%~12%的水平。
貨幣政策和調控政策還不到調整的時候,只要保障房建設能夠到位,投資仍能維持較高的增速。目前,國內流動性過剩與流動性緊縮并存,一方面,貨幣過松,熱錢泛濫;另一方面,信貸緊縮,導致銀行拆借利率處于高位,民間借貸利率也隨之走高。因此目前的政策是結構性問題,要通過市場利率化,使得目前銀行利率與市場利率雙軌制并軌融合來解決。1
政策調整派
任若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王志浩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
目前通脹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豬肉價格很快就會下來。但是去除物價因素,6月份投資環比增速是負增長,如果目前的緊縮政策持續下去,明年會出現明顯的下滑。另外,去除物價因素后,第二季度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增長7.6%,比GDP增速低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消費并不樂觀。今年歐美經濟出現問題的風險很大,如果國內調控政策再過度,經濟增長明年快速下滑的風險很大。目前的緊縮已到位,可以觀察一段時間。
剔除豬肉因素的通脹數據并不高,8月份豬肉還會上漲,但是會放慢腳步。估計6~7月份通脹會見頂,到年底CPI會回落到4.5%左右。雖然二季度經濟增長放慢,但是經濟回落的跡象非常小。下半年關鍵看美國經濟走勢。
盡管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判斷存在較大分歧,但是對宏觀經濟政策預期,卻存在驚人一致:利率可能還會提高1~2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空間不大。
政策預期:存在繼續加息可能 存準率上調空間有限
謝國忠表示,將貨幣供應量增長控制在16%,消除負利率的目標不會變。下半年還會繼續加息,估計下半年會加息2~3次。另外,如果外儲上漲過快,貨幣供應量上漲,存款準備金率就會繼續上調,否則,上調空間有限。
曹遠征認為,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甚至偏緊的方向,由于實際利率是負的,估計還會有1~2次加息,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再調整了。
王志浩則預期加息周期接近尾聲,估計可能還會有一次的加息。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內不會再加了。下半年如果CPI回落,而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在9%以上的水平,則宏觀政策將會保持相對的穩定,對于股市而言是好事。
任若恩認為,目前的緊縮已經到位,應重視明年經濟增速下滑的風險,但方向的調整要經過一系列的決策程序,最后容易滯后。估計政府在看到物價往下走或經濟明顯下滑之前,難以做出政策方向的調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