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重蹈2010年下半年覆轍
7月14日,高盛發給記者的報告表明,6月份中國實體經濟環比反彈十分強勁,但二季度總體經濟環比增幅依然回落,強于預期的實體經濟增長,往往會減輕政府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但高盛仍預計未來政策緊縮力度將緩解,但不會像2010年下半年那樣寬松。
高盛分析,6月份工業增加值數據顯示,實體經濟月環比折年增幅強勁反彈至19%,突破15%-16%的趨勢水平,而4/5月份該數據分別為負值和個位數,對電力、鋼鐵和汽車等主要工業品產量明細的分析也證實了這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工業增加值環比增幅往往波動性較大,但像二季度這樣在一個季度中,由負增長升至增長近20%仍屬罕見。因此,高盛在增長趨勢的評估中,更為關注季度數據。2011年二季度工業增加值季調后環比折年增幅約為8.5%,不及一季度的18.1%。
高盛表示,強于預期的實體經濟增長有望緩解決策層對實體經濟增長減速的擔憂。
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幾個月政策立場將不會逐步回歸正常,即政府可能放松收緊力度。這是因為政策收緊主要是為了緩解通脹壓力,一旦CPI通脹率的下行趨勢得以確立,政策將有一定放松空間,不過鑒于CPI通脹率仍處于高位,政策回旋余地有限。
由于以下幾點原因,高盛認為CPI同比增幅尤其可能自8月份之后逐步下降:1) 需求降溫將緩解根本通脹壓力,非食品CPI和PPI已下滑;2)
由于豬糧比已達高位且生豬存欄量不斷上升,預計豬肉價格將企穩或下降,這可能意味著,即便絕對價格相對持平于歷史高點,價格同比增幅也將放緩;3)
同比基數的改變從8月份起將變得較為明顯。因為近期的食品價格同比增幅下降,可能是政府釋放豬肉儲備的結果,鑒于政府豬肉儲備數據不詳,高盛無法估計政府干預的可持續性。
目前高盛的觀點,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政策過度放松,從而導致通脹壓力回升,重演2010年下半年的一幕。高盛認為政府已充分意識到了這樣的潛在風險,因此政策調整力度將比去年更有分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