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棉花市場:紡織銷售不暢 棉價繼續下行
行情回顧——
國內外棉價大幅下跌
棉花進口量大量減少
國內外棉價跳水
6月中旬以來,歐洲央行加息,成本26991元/噸,高于國內市場價格4062元/噸,環比縮小909元/噸。7月29日,紐約棉花期貨10月合約結算價102.1美分/磅。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3447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3789元/噸。
國內方面,6月份調查顯示,全國主產區棉花長勢良好,農發行“雙結零”壓力增大,棉花企業銷售積極,但下游銷售疲軟,采購稀少,棉價大幅下跌。7月11日,國內鄭棉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為22465元/噸,環比下跌2125元/噸,跌幅8.6%,同比漲幅37.9%;代表內地328級皮棉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為22929元/噸,環比下跌1592元/噸,跌幅6.5%,同比上漲24.8%。7月29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20052元/噸。
2011年6月,我國棉花進口量大幅減少。據海關總署統計,6月份我國進口棉花12萬噸,較上月減少2.46萬噸,減幅16.98%;同比減少5.72萬噸,減幅32.29%;2010年9月~2011年6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21.20萬噸,同比增加11.62萬噸,增幅5.54%;2011年1~6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32.71萬噸,同比減少21.83萬噸,減幅14.12%。
紡紗產量有所增長
2011年6月,我國紡紗產量有所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6月,我國紡紗產量為260.6萬噸,同比增加30.8萬噸,增長13.4%;環比增加19.8萬噸,增長8.2%。2010年9月~2011年6月,我國紗產量累計為2339.8萬噸,同比增長10.7%。2011年1~6月,我國紗產量累計1341.4萬噸,同比增長11.2%。
市場解析——
宏觀環境形勢嚴峻
用棉需求持續低迷
通脹壓力加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份《全球經濟展望》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這一預計較4月份下調0.1個百分點。多國公布的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大幅下滑,部分國家已低于50的分水嶺。
6月23日美聯儲宣布維持0~0.25%的現行聯邦基金利率不變,第二輪定量寬松政策于6月30日如期結束,沒有出臺新的刺激經濟的措施。美聯儲表示,美國通脹壓力有所上揚,未來將緊密關注通脹走勢。
歐盟和日本經濟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歐元區通脹率持續高于歐洲央行制定的2%的通脹目標,6月通脹率初值為2.7%。另外,歐元區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經濟運行風險增大,穆迪7月5日將葡萄牙評級下調至垃圾級,7月11日意大利債務危機突現,再次激起公眾對歐洲債務危機的強烈擔憂。
6月份,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幅達到6.4%,國內通貨膨脹形勢愈加嚴峻。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1年7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三次加息。由于資金趨緊,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今年普遍執行基準利率上浮30%以上的政策,民間借貸利率也普遍上浮。當前不少產成品庫存消化困難、流動資金匱乏的企業正面臨融資難度及成本急劇攀升的困境。
6月份,經濟增長下調跡象更為明顯。2011年6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環比回落1.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在國內緊縮政策不放松的情況下,企業資金鏈緊繃、產銷形勢低迷的狀況仍將延續。
新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增
美國2011年棉花實播面積同比增長25%。美國農業部實播面積報告顯示,2011年美國棉花播種面積為8337.9萬畝,同比增長25%。其中陸地棉播種面積為8162.4萬畝,同比增長25%;皮馬棉面積為175.6萬畝,同比增長42%。
印度新增棉花出口配額開始發放。今年6月,印度政府決定增發17萬噸出口配額,規定只有在最近兩個年度里出口棉花完全符合政府規定的企業才能進行申請新增的配額,并且在2011年9月15日前未能如數裝運的企業將被處以5倍于貨值的罰款。另外,本年度印度棉花實播面積為16740萬畝,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截至7月7日,新棉播種面積為6692.4萬畝,同比減少32%。隨著季風雨增強,預計后期棉花播種進度將加快。
下年度澳棉產量有望刷新最高紀錄。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經濟科學統計局(ABARES)預測2011/2012年度植棉面積將大增,棉花單產將為133.6公斤/畝;產量或達到110萬噸,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土耳其棉區天氣轉好,總產有望提高。土耳其主產棉區持續晴熱天氣,前期積水過多的棉田長勢恢復,如果干燥天氣持續,新年度土耳其棉花單產有望接近上年度創下的95公斤/畝的歷史最高記錄,總產將創歷史新高。
國內棉花供給趨于寬松
本年度棉花銷售進度依然緩慢。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截至7月8日,全國加工企業皮棉銷售率為81.1%,同比下降14.0個百分點,較過去4年正常年份下降6.8個百分點。其中,內地銷售率74.0%,同比下降21.0個百分點,新疆銷售率90.1%,同比下降5.1個百分點。按產量623.1萬噸測算,全國累計銷售皮棉496.3萬噸,同比減少144.9萬噸,較過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減少121.7萬噸。
新年度棉花長勢較好。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6月中下旬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的棉花長勢調查顯示,6月份以來,我國主要產棉區天氣基本正常,病蟲害輕度發生。受干旱和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長江中下游半數棉區新棉采摘時間可能推遲,其余棉區基本正常,部分地區略有提前。若后期天氣正常,預計新棉單產93.06公斤/畝,較上年提高9.29%;棉花總產量預計739.02萬噸,較上年增長18.61%。{page_break}
后市預測——
需求回暖動力不足
棉價下行壓力猶存
市場形勢難回暖
從內銷、出口需求形勢、資金鏈狀況、宏觀經濟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來看,近期及未來一段時間,紡織行業經營將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用棉需求將持續低迷。
種種跡象顯示,紡織下游需求繼續回暖的動力不足,近期仍無法快速消化上游庫存以及帶動新的生產增長。
第一,我國經濟趨向軟著陸,處于通脹高企及經濟增速放緩態勢,社會消費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特別是服裝消費,6月份服裝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長2.1%,較同期食品消費指數增長14.4%低12.3個百分點。第二,央行回收流動性的一系列措施逐漸奏效,銀行信貸全面緊張,部分企業融資困難。紡織行業經營情況不佳,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有增無減,已嚴重影響其采購意愿及行為。第三,在下游消費需求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紗、布即使降價甩貨也乏人問津,企業產成品高庫存短期內難以消化。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的《中國棉花工業庫存調查報告》顯示,截至7月6日,紗產銷率89.5%,庫存為25天,同比增加16.7天,布產銷率84.6%,庫存為49.7天,同比增加20.1天,為2009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居高不下的產成品庫存占壓了大量資金,企業資金周轉速度緩慢,資金鏈進一步趨緊。
此外,為抑制通貨膨脹,平衡貿易結構,增加進口,減少國內貿易順差為當前重要手段之一。2011年1~5月,紡織貿易順差占全國對外貨物貿易順差比重達357.74%。財政部宣布7月1日起下調混紡布、亞麻紗線等紡織原料進口關稅。調節進口關稅正是加強這方面調控的手段之一。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步伐繼續加快也對出口形成抑制。自去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了5.5%。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2%,按此速度,今年全年升值幅度將達到5%。人民幣的升值削弱了紡織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導致部分出口訂單流失。
后期采購面臨縮減壓力
《中國棉花工業庫存調查報告》顯示,截至7月初,紡織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約為34.6天,環比減少6.3%,同比減少11.4%,紡織企業工業庫存已連續3個月下降,但企業采購積極性仍然較低。從歷史數據來看,紡織企業工業庫存在年度后期通常處于下降軌道。另外,企業資金緊張、開工不足及用棉比例下降也限制了采購量及用棉量,市場前景不佳導致企業采購更趨于謹慎。
按最新消費預測謹慎測算,紡織企業月均用棉量約為75.8萬噸,棉花供需總體趨于平衡,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宏觀政策環境及紡織行業運行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仍未釋放完畢,促使棉價繼續向下運行壓力猶存。
首先,美國第二輪寬松貨幣政策如期結束,國內防通脹力度未減。回顧本年度初期,棉花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不在棉花市場本身,外圍資金大量涌入國內外棉花市場才是推動行情上漲的主因,當前全球及國內貨幣環境進入收縮周期,支撐棉花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力量不足。即使后期部分經濟體再次推出寬松貨幣政策,在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也難以發揮如前期第一輪及第二輪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
第二,紡織用棉降幅預估值仍顯保守,上期月報估計年度后期紡織用棉量同比降幅為10%,但從6月份紡織用棉情況來看,降幅繼續擴大,為13.2%,以此折算,后期月均用棉量為75.3萬噸。如上述分析,紡織用棉短期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紡織用棉降幅持續擴大,后期可能會出現棉花供大于求的情況。
第三,根據目前的長勢情況,新年度棉花有望大幅增產。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棉花長勢調查顯示,在后期天氣正常的情況下,新年度棉花產量有望達到739萬噸,增產已成為市場普遍預期,且上市時間可能較早,這將對棉價形成進一步抑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