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戒備中迎“9 11”十周年 奧巴馬將赴三地哀悼
9月11日,在高度戒備狀態下,美國各大城市“9•11”恐怖襲擊十周年的悼念活動拉開帷幕。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分別到訪紐約、華盛頓和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這三處當年的遭襲地點,出席悼念儀式。十年過去了,分析稱,美國以巨額軍費開支為代價的反恐戰爭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進展,反恐道路仍任重道遠。
十年悼念 奧巴馬將現身三大“撞機”地點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遺址仍是今年悼念活動的中心。在今年的悼念儀式上,紐約市當局將為設在兩座大樓原本屹立之處的紀念水池揭幕。
池邊刻上了全部2605名遇難者的名字,另外還包括了1993年世貿炸彈襲擊中六名遇難者的名字。
紐約的悼念儀式將一如既往的逐一朗讀死難者的名字,并在兩座大樓被劫持客機撞擊的一刻默哀。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布什將一同出席。
奧巴馬還將到訪華盛頓和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當年的遭襲地點,出席悼念儀式。
奧巴馬10日在其每周講話中說,遭遇恐怖襲擊十年后,美國更加強大,基地組織則“走向滅亡”。他強調,美國將繼續“盡一切努力保護美國人民”,但民眾也要繼續保持警惕。
2001年9月11日,美國航空AA11號班機和聯合航空UA175號班機被恐怖分子劫持撞進世貿大樓;美國航空AA77班機被撞進五角大樓;聯合航空公司UA93班機則在遭到劫持后,因為乘客和機組人員抵抗劫機者,最終失控,在賓夕法尼亞州郊外尚克斯維爾一處田野墜毀。
美國總統奧巴馬夫婦到訪阿靈頓國家公墓,向10年來在反恐戰爭中犧牲的美軍官兵致敬。
布什哀悼 稱不情愿變成“戰時總統”
今年9月10日,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與現任副總統拜登為尚克斯維爾墜機現場的紀念碑揭幕,遇難者家屬們見證了這一過程。
布什在尚克斯維爾的儀式上說,UA93班機乘客和機組的行動,打響了“反恐戰爭的第一起反擊”。
布什在接受《國家地理雜志》電視頻道專訪時說,“9•11”事件的發生徹底改變了他的總統生涯,從專注本土事務的總統變成“戰時總統”,令他始料不及,也是他“并不情愿”的事情。
布什被告知紐約世貿中心雙塔的北塔被飛機撞上時,正在佛羅里達州埃瑪布克小學與小學生講故事。布什說:“我起先以為是小飛機撞上大樓。”但15分鐘后,幕僚在他耳邊說,“第二架飛機撞上另一棟樓,美國遭到襲擊。”
發表簡短聲明后,布什火速搭乘“空軍一號”準備返回華盛頓。但“空軍一號”起飛后,在特勤局的命令下改道,在佛羅里達、路易斯安那和內布拉斯加州的空軍基地間前后環繞了數小時時間。布什回憶說:“我對他們說,我們要回華盛頓,但他們認為,我如果回到剛剛被攻擊的城市,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當時我們不知道還會發生什么事。”
布什在飛機上與白宮重要幕僚聯系。他說:“我們不知道是否還有其它飛機被劫持,因此我在‘空軍一號‘上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命令空軍擊落任何對降落要求沒有響應的客機。要空軍擊落一架滿載美國公民的客機,是極困難的決定,但我認為這是保護國家的最佳手段。”
美高度重視恐襲情報 提高警戒
美國政府此間警告說,在“9•11”恐怖襲擊十周年之際,美國紐約和華盛頓有遭到恐襲的威脅。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表聲明說,有關恐怖襲擊威脅“具體、可信,但尚未證實”。
與此同時,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說,包括一位美國公民在內的三個人在8月份入境美國,試圖策劃恐怖襲擊。報道稱,執法機構已發起對這三人的追捕行動。
美國白宮官員說,奧巴馬已在星期四早些時候獲悉了有關恐襲威脅的警告。奧巴馬要求反恐部門官員加大力度,嚴密偵查911事件10周年前夕任何潛在恐怖襲擊的威脅。紐約市政府向包括隧道、橋梁在內的重要設施增派警力,嚴密監視任何可能發生的恐怖襲擊。
這位反恐官員還說,據美軍5月份在本拉登位于巴基斯坦的藏身之處搜查到的文件顯示,基地組織考慮在美國“9•11”恐襲事件十周年時,針對美國鐵路系統策劃新的恐襲行動。
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帕內塔6日表示,像“9.11”恐怖襲擊那樣的威脅依然是真實存在的。他對媒體說,美國人依然對另一個類似的“基地”組織的成功襲擊保持警惕。
美國官員說,巴基斯坦的基地組織頭目據信是這次秘密計劃的幕后主使,這可能會再次引發關于基地組織當前影響范圍及勢力大小的爭論。雖然有人認為該組織已遭受重創,但美國官員承認,位于巴基斯坦的基地組織仍有能力在少數重要領導人、尤其是現任領導人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和最高軍事指揮官阿布•亞哈•阿利比(Abu Yahya al-Libi)的領導下發起軍事行動。
此外,有人認為還有三名基地組織領導人也對美國構成了特殊威脅,因為他們曾經在美國生活過。這三人分別是涉嫌參與策劃了2009年紐約地鐵爆炸案的舒凱里朱馬赫(Adnan el Shukrijumah)、據稱曾幫助基地組織招募了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五名男子的美國人朱迪•科楠•默罕默德(Jude Kenan Mohammad)以及現任基地組織發言人的美國人加達恩(Adam Gadhan)。{page_break}
塔利班強硬表態 襲擊駐阿富汗美軍
塔利班武裝9月10日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稱,美國利用“9•11”事件“入侵阿富汗”,根本就是“欺世盜名”,讓“成千上萬的阿富汗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塔利班的這份長篇聲明是10日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國際媒體的。聲明說,塔利班定會“戰斗到底”,盡全力將美軍趕出阿富汗,也定會將美國送入“歷史的垃圾桶”,就如同阿富汗在歷史上將其它強國葬送一樣。聲明還煽動穆斯林對美國的仇恨,稱“無辜的穆斯林成為美軍的犧牲品”。
美國稱“基地”組織前頭目本•拉登是“9•11”恐怖襲擊的主謀,他是在阿富汗策劃襲擊并訓練有關的恐怖主義分子。塔利班在“9•11”事件后拒絕交出拉登,美軍遂于2001年10月發動阿富汗戰爭,清剿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分子。
報道指,美軍攻擊阿富汗是因“9•11”直接引發的最關鍵“反恐戰爭”。這場戰爭也進行了十年之久,至今花費美國4400億美元,損失美軍士兵1700多人,但塔利班勢力遠未消除,很多地方仍被其牢牢控制。
由于本次塔利班在“9•11”十周年紀念前夕強硬表態,美國對此格外緊張,除了美國國內的安保措施空前加強之外,也嚴密守衛在阿富汗所有的美軍基地。但是,10日,阿富汗中部還是發生了針對北約哨崗的自殺式卡車炸彈襲擊事件,導致89名士兵受傷,其中包括50名美國士兵。塔利班宣稱對這起襲擊負責。
美軍發言人伊斯特伯恩少校(Major David Eastburn)表示,這次襲擊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0日下午5時15分,一處作戰哨崗的入口處遭到炸彈襲擊。傷者包括50名美軍士兵和15名阿富汗士兵。
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在一份聲明中說,10日,塔利班自殺式襲擊者在瓦爾達克(Wardak)省賽義德阿巴德地區一處戰斗哨崗的入口處,引爆了車載大型自制爆炸裝置。
塔利班武裝組織隨后在其網站上宣稱對當天發生的襲擊事件負責。
專家:美國反恐形勢不樂觀
目前,13萬外國軍隊駐扎在阿富汗,其中10萬人為美軍。2012年中期起,美國將開始從阿富汗逐步撤軍,首批將撤走3.3萬人。但報道指,長期以來,阿富汗的安全局勢并沒有得到改善,塔利班等武裝組織仍頻頻施襲,針對目標是阿富汗本國政府官員以及在阿富汗的外國人士。
分析稱,美軍在阿富汗的反恐并沒有隨著本•拉登被擊斃而宣告勝利,反恐道路仍任重道遠。美國在反恐名義下向伊拉克、阿富汗發動的戰爭,讓其付出了驚人的代價,在伊戰中,除美軍人員傷亡外,美國花掉了8020億美元的巨額軍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美國通過反恐,在伊拉克扶持親美政權,在阿富汗扶持親西方政權,這些對美國在全球利益的擴張有一定作用。單純就反恐來說,在治標上美國取得了進展和成果。但這些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他提出,更重要的方面是,“9•11”后恐怖活動不斷出現新態勢,例如日益呈現多中心化、分散化,恐怖組織再生能力不斷提高,其中,最突出的是恐怖分子年輕化,年輕的恐怖分子就是美國敲打出來的。
他指出,美國10年反恐始終沒有取得決定性成效,不是因為美國的反恐手段不先進,美國面臨的困境不在于能否打死幾個恐怖分子,而在于恐怖主義的產生與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所作所為有著長期的矛盾和沖突。
他認為,美國一味地在全球推行本國價值觀,和全球多元文化社會價值觀念相矛盾,這一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9•11”后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日益深化和擴大。如今,恐怖活動在蔓延,尼日利亞、索馬里、也門、伊拉克等地的恐怖勢力不斷坐大。美國未來的反恐形勢并不樂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