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穩的棉價飄忽的市場
盡管2012年紡織行業有諸多不確定性,但因為有國家收儲價“墊底”,謝長福顯得較為淡定,不像去年初那般忐忑。
19800元,這對棉商謝長福(化名)來說是一個吉祥的數字。盡管2012年紡織行業有諸多不確定性,但因為有國家收儲價“墊底”,謝長福顯得較為淡定,不像去年初那般忐忑。
過去一年,盛產棉花的江西省彭澤縣幾乎所有棉商都出現虧損,謝長福也不例外,他粗略計算了一下,這個小縣城所有皮棉廠加起來的虧損大約在2億元,不少皮棉廠因撐不下去已關閉。
“去年囤棉過程中,市場好時一噸可以賺3000元到5000元,但稍不留神沒把握好賣出時機,一噸皮棉則虧損1萬多,絕大多數人都是虧的。最近幾個月,棉價逐漸趨穩,現在一噸皮棉只能賺500~600元,盡管利潤薄,但風險也減少了。”謝長福告訴記者。
如今,棉市終于告別了跌宕的畸形期,逐漸回歸理性。在過去兩年里,中國棉價瘋狂震蕩,整條紡織鏈隨之驚跳。2010年5月棉花價格從17000元/噸扶搖直上,2010年11月和2011年2月兩次上漲到近35000元/噸。高企的棉價,令中國紡織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工信部數據顯示,2011年前7個月,中小企業整體利潤率不到3%,60%~70%的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生存困境。
不過,漲得快跌得也快,棉價從去年3月超過3萬元/噸的高價位上一路跌跌不休,到8月份跌至19000元/噸左右。在此情況下,國家從去年9月8日開始啟動了新棉花收儲,收儲價格為每噸19800元,棉價才逐漸止跌企穩。
“目前市場需求不旺,前來采購和提貨的紡織廠很少,市面上的棉價低于國家收儲價,我們的皮棉主要進國庫,憑著貨單還可以向銀行貸款。”謝長福對今年棉市倒不擔心。
相比之下,下游紡織服裝企業則焦慮許多。歐債危機持續烏云密布,匯率依舊波動,加上國內人工等成本繼續上漲,這些在影響著紡織服裝企業的經營。
受物價上漲因素影響,2011年內需消費增長略有減速。1~11月,全國限額以上衣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3.9%,扣除漲價因素,1~11月衣著類商品零售額實際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較2011年一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
而出口數量增長接近“零”甚至負增長。去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479.6億美元,增長20.04%,這主要是價格提升支撐出口增長。據行業測算,2011年1~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同比提高20.4%,對出口總額增長的拉動作用達到98%。剔除價格因素后,1~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其中服裝出口數量僅增長0.1%。
而今年1月,因國際市場終端需求疲軟、春節放假以及部分出口訂單向周邊低成本國家轉移等影響,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15.19億美元,同比下降0.42%,金融危機后首次出現負增長態勢。
上海某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接受本采訪時表示,出口一時多一時少,例如春節前一個星期就有2000多萬美元,但節后上班的第一周僅40萬美元,從目前情況看,整年走勢不明朗。“初步預計我們今年出口有個位數增長,但也可能略有下滑。去年是美國訂單減少,而今年輪到歐洲市場,不過,東南亞市場還是不錯的。”陸龍生說。
寧波某線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稱,棉價平穩下來也無法舒緩公司的壓力,歐洲訂單太令人頭痛,一方面是訂單有所減少,另一方面是價格也無法談攏,而人工成本還在上漲。
陸龍生也談到,缺工以及工人成本依然在困擾紡織行業,沿海工人月薪大約漲到3000元,該公司已將訂單從江浙滬轉移到江西的工廠,采購成本降低了5%~10%。此外,還開始發力內銷市場,收購了“雙船”品牌,就是為拓展內銷而鋪路。
今年紡織服裝行情可能不如去年,內銷市場相對穩定,而出口將先降后升,全年可能是負增長,服裝出口預計下滑5%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