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形勢低迷 企業如何疏解員工壓力
國內外經濟仍在低谷的泥淖中徘徊,多個行業回暖的跡象都不明顯。在業績就是生命的企業中,員工們正在承受著重重壓力。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等國內權威機構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稱,由于經濟形勢低迷,超過三成的企業員工每天工作9~10個小時,超過3/5的受調查員工認為加班已經常態化,普遍表示工作壓力日漸增大、有很多負面情緒。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中,企業如何疏解員工壓力,使企業與員工雙雙受益?
員工普遍認為壓力大
方建供職于浙江一家外貿公司。最近半年來,他所在的團隊天天奔波,月底卻只能拿到3000元的底薪。
“公司每月給員工下達了銷售任務,但行業形勢如此低迷,開發不到新客戶,想要完成銷售任務,只能依靠低價與老客戶做買賣。這樣的結果就是,除基本工資以外,根本拿不到提成。”方建告訴記者。
方建介紹,一方面,貿易行業受經濟環境影響非常明顯,行業競爭尤其激烈,各家公司的價格幾乎是透明的,企業間的定價相差不大,為了開發客戶,紛紛做虧本買賣。另一方面,如果貨物賣不出去,就只能留在倉庫里,不但會占用資金,而且新貨會一直過來,加劇庫存壓力。
方建說,他也想過跳槽,或換個行業,但畏于當前的就業形勢而不敢動。如今,訂單任務每天都會分派到他頭上,“每天都在頂著巨大壓力做無用功,感覺不到希望的存在。”他說。
在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下,如方建一般深受壓力困擾的企業員工并不少。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等聯合發布的《企業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狀況大調查白皮書》顯示,由于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低迷,有超過三成的企業員工每天工作9~10個小時,超過3/5的企業員工認為加班已經常態化,受調查者普遍表示工作壓力日漸增大。
企業轉嫁自身壓力
重慶瑞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炳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下行期,許多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益,把壓力轉嫁到員工身上,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而在資深企業管理咨詢師、和君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夏忠群看來,員工普遍感覺壓力大,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企業身上。
“面對低迷的經濟環境,企業家沒有扛起壓力,反而是將壓力轉換成任務強加于員工,是員工壓力大的最直接原因。”夏忠群說,“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企業有意隱瞞困境,缺乏有效的溝通,讓員工感到不安”。
“毫無疑問,企業家沒有讓員工看到他的勇于承擔。轉嫁壓力的話,對企業家、對企業都會帶來負效應。”夏忠群說。
知名心理咨詢專家、左岸方舟心理咨詢公司創辦人徐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她接觸到的一些前來咨詢的企業人的情況來看,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員工所承受的壓力,主要來自于眼前的業績壓力、職場工作環境冷漠、裁員以及對自己和企業沒有看到光明的未來。
{page_break}
前面提到的調查報告也認為,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購房買車的經濟壓力、現代社會活動所需要的團隊合作與機會競爭的矛盾和心理沖突,正在一波接一波地沖擊著企業人。在持久而無緩和跡象的緊張壓力下,企業人普遍負面情緒太多,影響企業效率。
建議
緩解員工壓力 企業有三招可用
員工普遍認為壓力偏大,企業該怎么做?專家認為,企業作為更為強大的個體,應將員工承受的壓力主動轉移到自己的肩上。
用實際行動勾畫愿景
夏忠群認為,企業應站出來,結合核心業務,分析市場未來,用實際行動為員工描繪一個愿景,讓員工看到危機只是暫時的,相信企業有美好的未來。“員工對企業有信心,對階段性壓力的抵抗力就會提高。”他說。
朱炳清也表示,公司應該有美好的愿景,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并應給予員工一個實現價值的平臺。在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下,讓員工真正認同企業,就算有暫時的壓力,員工也會堅信企業與他們站在一起,愿意與企業共擔風雨。
朱炳清認為:“就算犧牲公司利益,也要保證員工的需求。”他表示,盡管今年行業不景氣,但他仍上調了部分員工的待遇,漲幅雖沒原來大,但與降薪或裁員相比,員工的情緒明顯緩和了許多。此外,給員工承諾的年終獎也將兌現。“只有讓員工看到付出了就有回報,才能保證員工的積極性。”朱炳清說。
而重慶石生國際茶葉城負責人葉石生,甚至在今年為3位老員工支付了商品房的首付。“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普通員工的經濟壓力更大,生活上的負擔往往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最終也會使企業受影響。”葉石生告訴記者。
有效溝通為員工釋疑
夏忠群表示,當企業面臨困難時,應該及時、透明地與員工溝通。“如果看不清企業和自己的境遇,員工承受的壓力必然會超過經濟困境帶來的壓力。”夏忠群說。
重慶工商大學MBA中心主任馮仁德也告訴記者,經濟大環境低迷時,企業更應該讓員工了解形勢,感受到自身對于企業的價值,從而降低壓力感。
徐凌也表示,成熟的企業,除了與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外,對其家庭也應給予一定關注。這方面應向先進企業學習,建立起EAP(員工援助計劃)服務等制度,使員工處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中。
趁機加強員工培訓
馮仁德認為,企業的“清閑”時期是為員工充電的良機。企業管理者應當在淡季多組織員工培訓學習,“一方面可以幫員工強化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員工學習,可以將員工的注意力從獲得個人業績上轉換到知識學習中來”。
夏忠群也表示認同,但他進一步指出,不能僅以轉移注意力為目的做員工培訓。企業應該讓員工明白,培訓學習是為實現企業未來美好的愿景在做準備。同時,企業應保證員工的待遇保持穩定。“在這種基礎上組織員工培訓學習,將是一個疏解員工壓力的有效辦法。”夏忠群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