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上“跑”出來的技術能手范玫玲
目前,在即墨,政府出臺了眾多培養技術人才的新政,鼓勵支持更多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練就“技術精兵”,同時,“以技能論英雄”也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共識,于是,一大批優秀的“藍領”工人脫穎而出,成就著自己的價值,也為其他勞動者做出了表率。
即日起,《墨城新聞》聯袂即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推出“金牌藍領”的大型新聞報道,尋找各行各業中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工人,記者走近他們,解讀他們的風采,了解“金牌藍領”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人群中,她是那么平凡而普通。縫紉機前,她又是那么自信而干練——即發集團的一線縫紉工范玫玲,十幾年如一日,勤學苦練,在全國首屆針織工縫紉技能大賽中勇奪冠軍,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向人們印證著,一個優秀勞動者在平凡崗位照樣能成就自身的勞動價值。4月19日,記者走進了即發集團的生產車間,見到了40歲的范玫玲。
60萬縫紉工競技范玫玲一舉奪魁
“我從1992年就進廠了,一直在車間干,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就是熟能生巧。”范玫玲和記者聊著的同時,手中的活依然沒有停下,給手中的家居服畫樣板、換線、做口袋、做領子……動作非常麻利,絲毫沒有因為交談而打斷她的工作進程,“這些程序早就深深地印在腦海里了。”
回憶起2006年的全國針織行業服裝制作工(T恤衫制作)職業技能大賽,時隔7年,范玫玲依然記憶猶新。那場大賽不僅要現場“比武”,還要進行理論考試,這對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來說,是有難度的。為了學好理論知識,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為丈夫和七歲的孩子做好飯,自己匆匆吃上幾口,便開始挑燈夜讀,背誦知識點。同時,廠里也對她進行著長達半年之久的操作技能的培訓。
“去之前,很多同事都說,這是全國的大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想要奪個名次不容易。但其實我心里是非常自信的,尤其是到了現場,看到比賽用的機器時,就更不打憷了,因為我都用過,還做過成千上萬件T恤衫呢。”正是憑著這樣的自信,從全國60萬名制作工中脫穎而出,并與層層選拔出的來自9省市60家企業的80名高手同場競技,決賽中,范玫玲做了5件T恤衫的前襟和領子,共用了27分鐘,做工也是無可挑剔,最終一舉奪魁,被授予“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稱號,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干活不光要快最重要是質量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下車間,感覺這種工作不夠體面,其實不管在什么崗位,要想干好了,都不容易,最缺不了的就是‘熱愛’倆字。做衣服,我就非常喜歡。”范玫玲笑著告訴記者,母親也會做衣服,經常到集市上買一些布,回家自己做成衣服,再到集市上賣出去,這在村里還是第一家。從小耳濡目染,她也經常給母親打打下手,喜歡上了做衣服。
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礎,1992年來到即發集團上班時,原本認為自己技術足夠“過硬”了,誰知公司對服裝質量要求的嚴格給她來了個“下馬威”。“因為是計件制,干得快賺得就多,為了圖快,做的一批衣服出現了‘毛邊’,被打了回來重新返工,我也受到了領導的批評。從那以后,我牢牢地記著,干活不光要快,質量最重要。”
憑技藝和人品連獲20年先進
談到范玫玲的表現,同事和領導無不豎起大拇指。“干活認真,悟性高。”是車間主任黃芬對她的評價,黃芬告訴記者,別看范玫玲沒進過名牌大學,沒學過服裝專業,給她一張衣服的照片,她就能做出來,這讓大家都很佩服。廠里一些重要訂單的樣品,通常都會最先推薦讓她先做出來,再拿去客戶那里對接,繼而大批量生產。“她做T恤衫有個特長,全車間的工人做T恤衫的時候,在領子處都需要先熨燙一下,平整之后才敢下針,而她就免去了這道工序,直接通過雙手的技巧就能做出平整的領部,省了不少時間。”
“范姐,這件衣服這個地方應該怎么做?”車間里的很多同事工作中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范玫玲,對于同事們的請教,范玫玲每次都會熱情地做出示范,教著大家去做。黃芬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年底都會評先進工人,產量、質量和人品是重要的衡量標準,由于表現優秀,從進車間開始,范玫玲每年都被評上,至今差不多已有20年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