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的高與低
2013年4月,短短一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九天創出歷史新高,單月漲幅達0.77%,是去年全年漲幅的三倍多。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約1%。而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更已升值超過32%。
不光是對美元升值,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升值速度更快。近期國際外匯市場風云變幻,日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大幅貶值,造成人民幣“被動”升值。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升值高達3.5%,而去年全年僅升值約2%。
雖然人民幣升值迅猛,但在國際輿論場上,對于人民幣匯率究竟是高還是低卻依然看法分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4月1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說,人民幣匯率依然被“小幅低估”。而就在前一天,美國財政部發表半年度匯率報告,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嚴重被低估”。
英國巴克萊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調侃說:“現在還說嚴重低估!美國財政部的官員是在夢中寫的吧?”這一調侃的背后,是不少經濟學家對人民幣升值已接近到位的判斷。
其依據在于,此前判斷人民幣低估的主要論據——中國貿易順差過高——已不再站得住腳。近兩年中國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從之前6%的高點降至3%以內,達到國際公認的“均衡”水平。并且,現行貿易統計方法還大幅高估了中國的順差,按照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在今年1月發布的貿易統計新方法,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將驟減25%。
根本而言,匯率受經濟實力、外貿收支、資本流動、增長前景等多重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究竟是高還是低,無論學術界還是政經界都難有定論。而在國際輿論場上,人民幣匯率也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話題,還摻雜了政治、外交等其他復雜因素。正因為此,圍繞人民幣匯率才會有那么多爭論。
但是,透過喧鬧看本質,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匯率數字上的高低差別,而是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的完善與否。因此,討論人民幣匯率,應超越高低之爭,把重點放在完善制度建設上。
完善匯率機制的目的,是令人民幣匯率保持均衡。而均衡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過往經驗已表明,匯率被高估或被低估都有損經濟。
如果人民幣匯率被高估,將損害出口企業利益,影響金融穩定,進而損害實體經濟。由于中國及其貿易伙伴已經深度嵌入國際產業鏈,中國經濟和金融風險勢必會迅速傳導到全球。因此,對美國來說,不顧經濟現實一味逼迫人民幣升值最終會帶來“雙輸”結果。
而如果人民幣匯率被低估,則既可能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經濟過熱的短期風險,又可能阻礙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長期進程,并推高貿易順差、加劇國際失衡,有違金融危機之后“再平衡”的全球改革目標。因此,一味反對升值可能令中國孤立于改革大潮之外。
無論是外部的爭論和喧鬧,還是內部的部門和行業利益,都不應當影響到我們的改革步伐和節奏。完善匯率定價機制、確保人民幣匯率水平接近動態均衡,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