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減持A股 中小投資者應該何去何從
11月5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其第一大股東長和投資有限公司(李嘉誠旗下公司)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之間,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本公司股份4317萬股,達到公司總股本的5%。今年以來長和投資累計減持長園集團15%的股份,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下降至目前的20.76%,累計套現達9.17億元。
在A股市場,長園集團一直憑借著“李嘉誠概念股”的光環贏得市場眼球,一些投資者甚至將此作為買入該股的理由。在公告發布當日,長園集團股價下跌4.15%,李嘉誠的減持效應顯現。
有人猜測,李嘉誠此舉是對公司前景不看好的表現,也有人認為,李嘉誠這樣做是對中國A股市場的看空。
筆者認為,李嘉誠減持A股的現象,客觀地分析后只是一個精明商人的正常減持行為。
長和投資作為一家投資公司,持有長園集團的股份將近20年,這已經算是非常長線的投資,今后逐漸減持乃至最后全部退出都應該視為正?,F象。
選擇在這個時候減持,或許跟長實系整體戰略相關。 自金融危機以來,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一直在歐洲拓展并購業務,從2010年以來,長和系在全球市場完成的11筆大收購大多位于歐洲市場,出售或減持亞太地區回報率偏低的資產,騰挪出更多的資金轉投回報率更高的歐洲市場,這對一個商人來說無可厚非。
正如李嘉誠部下、長江實業董事郭子威所言,公司只是出于“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穩健投資考慮,“今天賣出去,明天價格合適還可能再買回來。國內外的投資機會同樣都在關注,只是從未來的投資回報率看,歐洲的機會更多”。
資本是逐利的,是跟著利潤的步伐走的。哪里的利潤空間大、獲益多,就轉向哪里,這完全是市場規律的體現。
因此,對于李嘉誠的減持行為,市場沒必要演繹太多的故事也不必責怪李嘉誠,資金擇善而流,完全符合資本逐利的軌跡,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