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民幣“外升內貶”影響,外貿紡織服裝企業日子“難捱”
在人民幣對外升值的過程中,對內貶值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有機構預計,在人民幣升值期間,國內消費物價指數年均上漲3%,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已然成為常態,這使許多外貿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陷入了無利可圖的境地。
“外升”吞噬出口利潤
吳玲是艾唐服業的女老板,2001年開始涉足服裝生意,“那幾年服裝貿易好做,國外的經濟環境也不錯,很少考慮匯率問題,企業的利潤很可觀。”
時過境遷,如今吳玲的企業已經處于半休眠狀態了。“從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由之前的8.3漲到現在的6.1,僅僅這一項就把企業利潤全部吞噬了。”吳玲表示,在2010年的時候,公司有個訂單因為人民幣匯率波動而直接虧損了幾百萬元。“談起人民幣匯率,我的心跳都會加速。”吳玲笑著說。
而長河工貿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對記者說,2013年,企業遇到了經營困難,利潤增長的速度趕不上匯率升值的速度。為了防止匯率波動幅度過大造成損失,公司現在基本只接工時短、周期快的合同。
根據BIS(國際清算銀行)最新數據,2013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名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7.9%和7.2%,升值幅度較2012年的2.2%和1.7%有明顯上升。花旗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今年人民幣將穩步緩升,預計升幅為2%至3%。
人民幣升值影響了企業接訂單,而菲律賓、泰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也沖擊了中國的出口。“但是,與我們有業務聯系、給我們提供產品的許多中國外貿企業不會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因為工人的熟練程度是個大問題,公司沒有時間去培養熟練工人。”外貿電子商務企業網勝科技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出口企業利潤大幅被擠壓,進口貿易相對好做一些。有金屬進口資質的青島某公司負責人對外表示,2006年,該公司進口銅材價格約為5800美元/噸,按照當時1:8左右的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4.5萬元/噸,“如果這筆款拖半年再付,僅匯率上每噸就能賺3000元。”
“內貶”擠壓企業生存空間
外貿企業對外難,對內也難。這幾年,國內的經濟增長以投資拉動為主,而消費拉動增長的方式跟不上,導致了貨幣超發,流動過剩,出現對內貶值。人民幣的“外升內貶”增加了國內的通脹預期,老百姓手中的錢在國內出現了越來越不值錢的現象。對于外貿企業來講,這直接導致原材料、人工等各項經營成本增加。
人民幣對外升值帶來了大量的財務費用,對內貶值又增加了企業成本,企業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
“國內通貨膨脹,物價、人工成本都在上漲,出口賣不出好價錢,這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生存空間。”吳玲說,現在的工人工資都在3000元左右,即使這樣有時都招不夠人。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形下,吳玲選擇了服裝內銷之路。她對記者說:“產品轉成內銷后,雖然面對通脹壓力,但我們還有利可圖。如果僅靠出口一條腿走路,當人民幣升值到5.9后,再加上內貶的損失,企業就該破產了。”
同時,人民幣的對內貶值使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更加明顯。以棉花為例,為了限制大量的海外棉花進口沖擊國內棉花市場,國家實行棉花進口配額限制,所以國內紡織企業主要使用的是國內棉花,但每噸國內棉價高于國際棉價四五千元,這使出口企業生產成本壓力極大。
對于人民幣“外升內貶”的走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教授吳敏表示,匯率影響因素會在今后幾年內繼續存在,人民幣“外升內貶”的態勢不會改變。外貿企業需要盡快調整,以應對后續變化,“比如人民幣可能會很快進入‘5時代’,人工成本也將繼續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