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昨日更新SEC文件:持股18.8%、157億美元估值
先說確定的數字:
1、劉強東成為第一大股東,騰訊成為第三大股東,沙特王子降低持股比例。
在 1月30日提交的SEC文件中,老虎基金以 22.1%為第一大股東,劉強東是第二大股東,通過Max Smart Limited持股18.4%,第三大股東為高瓴資本持股15.8%。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股方中,有一家叫Fortunes Rising Holedings Limited的公司持有5.3%股份,劉強東是這家公司唯一股東,而在介紹里這家公司主要是給員工提供獎勵,并不是劉強東個人的持股比例。
在3月20日的更新文件中,劉強東持股比例增加到18.8%(Fortunes持股比例降低為4.3%),老虎基金持股比例降低至18.1%,劉強東超越老虎基金成為第一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則為騰訊,持有14.3%股份。
文件中并未披露劉強東通過何種方式增持,但有消息稱來自于董事會給劉強東過去10年工作的獎勵。
另外在1月30日SEC文件中,持有5%京東股份的沙特王子控股公司投資公司,則未出現在更新后的SEC文件中,意味著沙特王子持股比例已經降低不到1%。
2、2013年全年營收693.4億元,同比增67.6%,凈虧損4990萬元離盈利不遠。
在1月30日的SEC文件中,京東表示2013年前9個月實現盈利6000萬元,但是顯然第四季度京東加大投入,將2013年全年又拉回至虧損線上,雖然虧損4990萬元,但比起2012年17.29億元的虧損,已經收窄97.1%,離盈利已經不遠。
對于京東來說好消息是:
(一)在電商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京東依然能夠保持高于行業的增速,2010-2013年營收分別為85.83億元、211.29億元、413.81億元、693.4億元,增速分別為194%、146%、96%、68%。
(二)京東毛利率有了大幅改善,2010-2013年毛利率分別為4.8%、5.5%、8.4%、9.9%,這對以3C起家、毛利率長期在5%左右徘徊的京東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利好。
(三)京東物流費用增長放緩。長期以來京東投巨大資金自建物流,其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已經初現:2013年京東物流費用為41億元,同比2012年30.61億元增長幅度為33%,而2012年比較2011年15.15億元增長幅度則為102%。
對京東來說值得憂慮的是:
(一)雖然京東能保持住68%的營收增速已經不錯,但是年度營收幅度在放緩,尤其在環比增長方面,2012年每個季度還能保持20%左右的速度,2013年的環比增速則為9%、27%、3%和9%,平均增速只有12%左右。
(二)京東的主營業務(包括B2C和開放平臺)目前依然虧損,來自利息方面的收入,是京東虧損大幅收窄的原因之一。2011年這項收入僅為5600萬元,2012年則增長至1.76億元,2013年則達到了3.44億元。
2013年其他方面的數字:
全年成交額1255億元,較去年733億元增長71.2%,其中自營937億元、開放平臺318億元,家電占成交額比重為63.6%。全年訂單數量3.23億,活躍賬號4740萬,38325名員工中,快遞員工接近50%為18005人。現金及等價物為108.12億元。
再說兩個不確定的數字:
1、京東需要在2014年給騰訊支付6.31億元。
本次更新SEC文件主因是與騰訊的交易,騰訊支付2.14億美元現金,并將QQ網購、拍拍、物流部門、以及易迅9.9%的股權并入京東。京東向騰訊發行351,678,637股普通股,占京東上市前普通股的15%。騰訊在京東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時,以招股價認購京東額外的5%股份。京東有權以8億元或者公允價值收購易迅剩余股權。
上面這些信息是此前騰訊就披露過的,但是昨天更新文件里,則提到“根據騰訊及其附屬公司收購完成后條款的實際執行情況,京東將向騰訊支付6.31億元”,不過并沒有寫清為何京東要向騰訊支付6.31億元(1.04億美元)。
有一種分析說法是這相當于一部分購買易迅的“定金”,如果京東決定繼續購買易迅剩余股權,需要在2014年先支付6.31億元。不過該交易有可能在京東上市以后進行,因為易迅網虧損嚴重,京東應該不會想在上市前并入財報。
2、157億美元的公允估值
財報中還披露本次交易騰訊對QQ網購、拍拍、物流部門、以及易迅9.9%股權的估值為19.23億美元,加上騰訊給出的2.14億美元現金,以及無法明確估算的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臺的流量的價值,總共換取京東15%股份,則意味著騰訊入股京東估值至少在140億美元以上。
而在股權價值方面,財報中有文件顯示,截至2013年12月20日,京東每普通股公允價值3.96美元,股權公允價值80.3億美元。2014年3月11日(騰訊投資京東后),京東每普通股公允價值6.3美元,股權公允價值157.21億美元。
不過有投行人士表示,這里的公允估值僅為會計算法的一種,是第三方對估值的估算,方面內部算成本時有參考,基本上市場參考性比較弱,投資進來的時候也不會看這一估值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