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納入MSCI指數過程可能是漸進式
近日有報道稱,有外資機構不贊成將A股納入MSCI指數,主要是憂慮中國目前的資本管制、資本稅等相關問題。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外資機構表示,只要中國持續走金融改革開放路線,A股最終將被納入MSCI指數,但是這個時間表和開放程度的話語權則更多掌握在中國政府的手中而并非MSCI。
A股納入MSCI指數過程可能是漸進式
此前有報道稱,新興市場之父、鄧普頓新興市場執行董事長麥樸思反對把A股納入MSCI指數,他表示,這是個非常糟糕的主意,會令該指數變得愈來愈不相關。記者就此發郵件詢問,他解釋稱,因為目前中國實施資本管制,投資者購買A股受到很大限制,這會讓該指數失去代表性,而MSCI指數中的股份應該是可以被自由交易的,邏輯應該是中國實現資本開放后才能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而不是相反。
接受記者采訪的惠理基金投資董事王炎東質疑MSCI納入A股指數的最終可操作性,王炎東指出,由于目前MSCI對指數所包含證券的基本要求是必須“可投”,但目前受制于中國的資本管制,A股的投資局限性太大,明顯是“不可投”的。他認為,MSCI將A股納入指數的過程可能是漸進式的。至于納入的時間進度和廣泛度,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政府對資本管制的開放速度和程度。
MSCI明晟董事總經理、亞太股市研究主管謝征儐此前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目前海外投資者對于指數調整計劃的疑慮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其一是中國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6.2005, 0.0037, 0.06%)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是否足夠;其二是中國尚未確定QFII是否征收資本利得稅或征收細節;其三是海外機構資金跨境流動仍受限制。他說,如果大的投資者能夠獲得足夠的額度,他們會樂見A股加入MSCI新興指數。由于外資在申購QFII額度及利得稅等政策方面存在較多不確定性,這使得一些尚未拿到QFII額度的投資者持疑慮態度。
中國資本開放進程是關鍵
目前中國在資本項下仍進行部分管制,海外投資者尚不能直接投資A股市場,只能通過QFII或RQFII渠道。中國監管層目前承諾的QFII和RQFII額度共約2160億美元,而截至2月底,中國已經發放的QFII和RQFII額度共約815億美元,獲得額度的海外機構約300家。中國證監會[微博]主席肖鋼此前曾表示,今年將進一步擴大QFII和RQFII的投資額度。目前海外投資者的資金規模占A股僅有2%~3%。
監管層也表達了希望A股納入國際指數以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意愿,目前,RQFII試點由港臺拓展至倫敦和新加坡,RQFII和QFII額度總量倍增以及QFII資本匯出頻率限制由此前的每月一次縮短為每周一次。
謝征儐表示,目前全球約有1.4萬億美元資本跟蹤該指數,一旦指數權重進行調整,其中至少有80億美元預計會投入A股市場。若考慮A股在MSCI亞太指數和全球指數權重的調整,進入A股市場的資金規模或達120億美元。未來中國資本項下完全放開時,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擬提高至10.2%,中國股票的權重提高至27.7%。
王炎東表示,無論從中國經濟的體量還是A股市場的體量看,A股都應該納入MSCI指數。另外A股公司所覆蓋行業的廣泛性也是香港H股和紅籌股無法比擬的,A股可以更好的體現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全球投資者通過A股投資中國會得到更有效的資產配置。因此,A股納入MSCI指數對中國資本市場融入世界金融體系和對海外投資者都是很好的事情。只要中國持續走金融改革開放的路線,A股最終將被納入MSCI指數。但是這個時間表和開放程度的話語權則更多掌握在中國政府的手中而并非MSCI。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