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不會主動競爭性貶值
央行宣布降息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一個交易日出現較大幅度貶值,但這并不預示匯率趨勢逆轉,無論從短期利差變化看,還是從中長期國際收支和購買力平價看,人民幣目前都不具備趨勢性貶值條件。
11月2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1320,較前一交易日的6.1354升值34個基點。人民幣匯率在周一出現短暫貶值后,已連續三個交易日升值,并創下八個月新高。
周一受央行降息影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率均出現貶值,但這是市場本能反應的結果,機構對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趨勢判斷并未反轉。由于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雙向波動頻繁,匯率短期波動應視為“新常態”。
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有限,但有效匯率持續升值。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10月增長1.50%,至121.57,名義有效匯率(EER)10月達117.73,二者均創1994年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6月開始,人民幣有效匯率延續單邊升值態勢,已連續升值5個月,鑒于主要國際貨幣歐元和日元不振,新興市場匯率受壓美元加息預期,以貿易做權重計算的人民幣有效匯率仍會保持目前升值趨勢。
雖然人民幣啟動降息周期,美元在明年或啟動加息周期,但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也不會就此出現趨勢性貶值。
首先短期利差變動不會導致匯率大幅波動。
影響匯率波動的短期因素是利差,兩國利率變動往往導致匯率變動,但其前提條件是資本自由流動,由于人民幣尚未實現資本項下自由兌換,資金跨境流動仍存障礙。雖有熱錢通過地下管道流動,但考慮到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以及A股市場存在流動性行情,熱錢在中國不會放棄短期套利機會
而此次中國央行小幅降息,美國依然保持低利率,利差變化甚微,短期不足以影響匯率。退一步講,即便資金燙平匯差,也不至于導致貶值周期出現。
其次,影響中長期匯率走勢的國際收支和購買力平價兩大因素,目前仍對人民幣存有支撐作用
。近期順差增幅縮小,外匯儲備甚至出現負增長,除了貿易因素外,中國主動加速對外投資,是主要原因。在“去杠桿”過程中,貨幣供應增速放緩,貨幣政策雖然釋放短期寬松信號,但貨幣調控會以存量改革為主,因而物價總水平相對穩定,也會支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第三,中國不會主動尋求本幣貶值。
這既有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性要求,也有短期履行大國義務的需要。在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背景下,境外人民幣資產缺乏保值增值工具,若人民幣尋求貶值,很可能影響境外投資者對保有人民幣的信心,進而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國不會為獲取短期利益而不顧大棋局。而在G20布里斯班峰會上,中國承諾為全球增長做貢獻,這使得中國不可能因私利而主動貶值人民幣。國家外匯儲備局局長胡曉煉周四也公開講,央行大幅度減少了對外匯市場的直接參與,應該說現在已基本退出常態化的市場干預。這就是說,如果沒有匯率沖擊,央行不會干預匯率走勢。
可以預計,一定時間內,人民幣匯率仍會平穩小幅升值。中國不可能實行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信貸和貨幣供給也不可能過度寬松,人民幣匯率不會逆轉,但升值幅度不大,波動幅度會逐漸放開。
由于出口形勢不樂觀,順差大幅增加局面也不會出現,即便出現持續順差,中國也會通過加速對外投資來對沖升值壓力。
因而總體看,人民幣匯率會逐漸靠攏均衡匯率,在實現完全自由兌換前,趨勢性貶值不會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