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Jacobs上市大計將成?
早在紐約時裝周開秀前,有關Marc Jacobs的傳聞就已經蔓延開來:旗下副牌Marc by Marc Jacobs(下稱MBMJ)或將并入主線品牌。消息人士近日向記者證實了這一變動,并表示:“合并成單一品牌并不會減少品類,而是將所有產品進行統一清晰的設計,并對外宣傳,最終完成整個品牌的擴張。”
2013年,被中國消費者稱為“小馬哥”的Marc Jacobs從LV創意總監的位子上離職,回到紐約專心發展同樣隸屬于LVMH的個人同名品牌Marc Jacobs。執掌LVMH這一奢侈品航母的Bernard Arnault當時曾這樣描述自己為Marc Jacobs勾畫的藍圖:“第一步是形成商業規模,這需要搭建好團隊,獲得投資,并推出更多的產品,耗時大約兩到三年。”而說到下一步時,Bernard Arnault提到了上市的可能性。
這成為眼下坊間猜測Marc Jacobs砍掉副牌的一大原因。近兩年來,LVMH不急不緩地部署著Marc Jacobs的上市大計。去年7月,集團將Givenchy首席執行官Sebastian Suhl調至Marc Jacobs擔任相同職務,目的是為著力擴充業務、沖擊上市的品牌注入新的發展動力。被認為是集團內最具前途高管之一的Sebastian Suhl在加入Givenchy前曾在意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供職11年,就在他擔任Prada首席運營官期間,品牌于2011年6月成功地完成了香港上市。
至此,Bernard Arnault的雄心昭然若揭:讓Marc Jacobs上市,復制甚至超越在交易所中大獲成功的Michael Kors。這家總部位于香港的美國輕奢品牌市值接近150億美元(約合930.6億元人民幣),超過了歷史更加久遠的Burberry、Tiffany和Coach。
“品牌融合的確對于Marc Jacobs未來的掛牌上市很有意義。”法國巴黎銀行Exane BNP Paribas奢侈品首席分析師Luca Solca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而且,根據我們近來的研究,全球成衣市場正在萎縮,而中等價位的服裝因為更受零售業歡迎正在快速成長。合并后的新Marc Jacobs放寬了價格范圍,在中檔市場發力變得更容易。當然,如果它想成為下一個Michael Kors,這一步就更有意義了。”
被樹立為榜樣的Michael Kors此前收回旗下Kors by Michael Kors這條價格門檻更低的副線,理由是它的存在會令消費者對主線與副線的定位產生困擾,進而影響品牌整體形象。Dolce&Gabbana旗下的副線品牌D&G在這方面堪稱極端代表。D&G在2011年的營收達到4億歐元(約合26.8億元人民幣),甚至超過Dolce&Gabbana。這家意大利時裝屋的兩位創始人為保住象征品牌靈魂的主線,在這一年忍痛關閉副線品牌。
最早啟用副線品牌概念的是Armani。從1981年Giorgio Armani嘗試創立副線品牌Emporio Armani開始,大部分時裝品牌相繼推出相應的副線系列。他們以主線為基調,誘惑著年輕但經濟能力尚不足以負擔“正統”奢侈品的消費者。
副牌親民的價格成功吸引廣大消費者,為銷售量帶來強勁增長。這些產品因工業化生產,成本較低,同時又籠罩在奢侈品品牌的光環下售價較高,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品牌的銷售額和利潤。奢侈品行業的資深管理者Vincent Bastien曾在《奢侈品策略》中寫道:“品牌延伸從短期來看是一種很好的營銷策略,當從長期來看很有可能嚴重影響品牌形象。”
幸運的如D&G因為過于暢銷被關閉,亦或是為Marc Jacobs貢獻七成銷售額的MBMJ由于上市大計而告別市場,近年來大部分“退場”的副線品牌就沒有那么好運了。美國輕奢品牌Kate Spade注意到年輕副線Kate Spade Saturday在近幾個季度中銷售乏力,加之折扣力度過大,甚至危及公司的毛利率與股價,因而在今年2月宣布關閉這條副線的全部19家門店。
“副線現在已被三面包圍,除了輕奢,消費者還能選擇購買更高級的品牌,或者設計師和大零售商合作的品牌。”Luca Solca去年12月在接受英國專業時尚新聞網站The Business of Fashion采訪時說道:“因此設計師品牌應該重新審視旗下副牌的數量與策略。其中一種解決方式是將副線品牌的產品并入主線,以某一類別的方式呈現出來。”
隨著副牌逐一倒下,依舊存活的Miu Miu、Emporio Armani等就變得格外明顯,而它們無一例外與主線保持一定距離。Prada的副線品牌Miu Miu雖然同樣由品牌設計師Miuccia Prada本人主導設計,但實際兩者定位和風格各異,價錢也不相伯仲,同時也擁有獨自的專門店。嚴格來說,Miu Miu更像是Prada的姐妹品牌,這或許是它無法被取代或合并的原因。
MBMJ去年5月上任的英國創意總監Katie Hillier和女裝總監Luella Bartley兩人接下來是去是留尚不知曉。同樣未決的還有MBMJ店面處置問題,認為品牌開在紐約和洛杉磯的門店將受到沖擊。據MBMJ官網顯示,目前品牌在中國地區共有36家門店,其中12家位于香港,北京有7家,上海5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