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工商局抽檢服裝類商品
從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獲悉,2014年11月18日至11月25日,威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7家經營者經銷的69個批次的服裝類商品展開了質量抽查檢驗。
經檢驗,不合格8批次,不合格率為11.59%。
抽檢單位為上海譜尼測試技術有限公司。不合格項目為:纖維含量、耐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PH值。
本次服裝類商品的抽檢依據是《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18401-2010 A類、B類、C類》。檢測項目為甲醛、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異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纖維含量、耐汗漬色牢度、PH值等。
相關鏈接:
“若羽絨是羽絨服裝的精華所在,那絨子則是精華中的精華。”周碩向記者打了個比方來說明羽絨服裝含絨量和絨子含量之間的關系。周碩告訴記者,羽絨服裝中的羽絨主要是來自于禽類,包括雞、鴨、鵝等,它們在生長過程中會長出一些毛片、羽絲、絨絲等,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洗滌、分選等工序后,把一些不好的成分,比如類羽絲和一些不屬于禽毛的東西去除掉,剩下的就是用來填充羽絨服的絨絲。羽絨服的羽絨含量是指其中朵絨、絨絲等各類物質的統稱,也就是含絨量,是主要起保暖作用的部分。而絨子含量則只是指朵絨,是羽絨中保暖性最好的部分,一般呈放射狀的小細絲。
周碩介紹說,毛片、絨子、羽絲、絨絲等這些聽起來比較拗口的表示填充物成分的名詞,都是根據其物理形態的不同來進行定義。朵絨是指羽絨上面很蓬松的部分,絨絲是指掉下來的一絲一絲的部分,羽絲就是指比較硬的羽化的部分,毛片則屬于更硬的部分,呈片狀。
“對羽絨服成分含量的檢測,完全依靠人工來進行區分。”周碩告訴記者,抽樣過程中,要先把所有樣品中的羽絲、絨絲、毛片等全部的羽絨都抽出來,進行均勻的“攪拌”,而后再根據檢測需要抽取一定重量的羽絨來進行人工檢測。一般來說,一件樣品的羽絨總含量是在200g左右,檢測過程中會抽取5g來作為檢測樣本,其檢測過程比較復雜,需要靠專業人士依靠肉眼來仔細分辨各種成分的含量。
記者了解到,最新修訂版的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準在2011年發布,替代了GB/T14272-2002《羽絨服裝》國家標準,并已于2012年正式實施,在此前的檢測中,只涉及到羽絨含絨量項目,新標準增加了對羽絨絨子含量的規定,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進行評判考核。
“根據最新修訂的標準,判斷羽絨服合格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服裝標稱的含絨量和絨子含量。”周碩說,國家推薦標準中對于羽絨含量有明確的要求,若羽絨服標稱含絨量是在80%,則其中絨子含量要大于72%以上才可判定為合格,兩個條件必須要同時滿足,缺一不可。有些企業會蓄意地往衣服中添加過多的羽絲、毛片等物質,這樣的話產品中羽絨含量完全可以合格,但絨子含量則無法合格。若其中違法添加了其他的不屬于羽絨類的東西,則肯定不會合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