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的狂熱盛宴還未真正開始
盡管表面上今年公募基金規模增長很快,但實際上,剔除掉市場本身上漲帶來的凈值增長后,公募規模增加的提速才剛剛開始。援引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如是說,“基金凈值一漲,投資者就來贖回了。市場漲的時候,贖回的壓力反而更大。好不容易,加上新發基金,我們公司的規模最近才剛剛從凈贖回變成凈申購。”
事實上,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本周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1月以來,公募基金份額分別每月遞增1275.41萬份、1944.06萬份、1070.98萬份、6947.62萬份。可見剛剛過去的4月才是公募規模增長的爆發期。
新基金的規模也表明,資金的狂熱盛宴還未真正開始。
《中國證券報》統計表明,從本輪牛市出現第一只百億基金開始,截至目前,新成立的基金中,累計有31只基金規模超過50億元,而過百億元的基金僅有四只,其中還有一只是可以投資港股的滬港深基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中,大約有33只新發基金規模過百億元。2006年底,嘉實基金發行了一只419億的巨型基金。2007年三季度,上證指數于10月16日攀上歷史巔峰6124.04點,上投亞太基金的申購僅僅在一天就達到1162億元,創下基金申購的最高記錄。
援引一位曾在公募任職多年的私募總經理指出,基金的發行速度與規模是衡量市場熱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應該分為幾個階段。在初次出現百億基金時市場應該是興奮,而不是害怕,如果連續出現秒殺百億級基金,就要當心資金的持續性。目前,基金發行上演“速度與激情”還處于初期階段,是業績優異的公司相對熱賣的階段。“目前的百億與當年的百億不可同日而語,2007年的流通市值最高峰時才10萬億,現在超過了20萬億;當年人民幣儲蓄存款是21.7萬億,而現在是53.8萬億。”
而中國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公募基金的總規模約為6.2萬億,若簡單按人民幣儲蓄存款的變化來計算,公募基金還有9萬億的增長空間,而相比之下兩融的規模現在僅為1.9萬億,理論上限約3萬億左右。
所以,就上述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的規模也許還未真正回歸當年的巔峰時刻,這部分資金有望持續入市,或部分抵消杠桿資金階段性放緩的影響。
今年以來管理層屢提加強杠桿資金入市的監管,數據顯示,目前融資融券交易占A股的比例已從年初的20%逐步降至15%,顯示監管產生的效應其實已經有所體現。中金公司財富研究部副總經理林建文近日表示,全社會資金增配權益類資產是中長期的大趨勢,但其速度和節奏受到金融創新工具的影響,加杠桿效應也大概率出現階段性減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