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調查成入職“攔路虎”?
好不容易順利通過了企業面試,卻在背景調查環節中被擋在了門外。這一意想不到的遭遇,讓求職者小王心有不甘,并發帖求助:“這種情況下有何方法挽回嗎?不甘心放棄這個機遇。這年頭找工作實在不易。”提起“背景調查”,不少職工會聯想到一種“偵探行為”,是否侵犯個人隱私、因為背景調查而被“一票否決”是否合理?企業應該怎樣合理地進行背景調查?這些相關的問題也成為職工們關注的熱點。
企業要在背景調查前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要獲得候選人或員工的理解和支持,把調查的目的、調查的內容、調查人員范圍都向被調查人做解釋說明,最好是在面試中就告知候選人,讓他們有思想準備,這樣后續的調查也能獲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求候選人填寫背景調查信息表。
“前些天面試了某家銀行,各方面都通過了,最終卻在背景調查環節出了問題被拒絕,之前離職是由于個人原因,跟公司沒有沖突,但是由于離職前換了新經理,可能與新經理之間交流不夠,可是離職時也沒有矛盾產生,但不知道為什么在背景調查時卻被黑了。求各位貴人指點一下,這種情況下有何方法挽回嗎?不甘心放棄這個機遇。這年頭找工作實在不易。”對于網友小王發出的這則求助帖,不少網友跟帖表示同情,并紛紛吐槽自己曾遭遇過的類似情形。
針對“背景調查”這個話題,前程無憂曾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參與調查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有背景調查這一環節,其中有60.2%的企業會對所有擬錄用人員進行背景調查,而剩余的39.8%的企業也會針對關鍵崗位員工或一定級別以上的員工進行調查。其中,高達90.9%的被調查企業的HR是通過電話尋訪的方式進行背景調查的,而位于排名前三的另兩種方式分別為熟人了解和檔案查詢,分別被46%和21.9%的企業所選用。
某中外合資企業的員工Lisa告訴記者,背景調查在外企中非常重要,一般會采用的方式:一種是對擬給予職位較高的員工,請專業的背景調查公司進行詳細調查;另一種是HR主動要求求職者提供幾個電話聯系人,主要是以前的上級和同事,然后聯系他們詢問一些情況。
Lisa認為:“無論是哪種背景調查方式,我所知道的一般都只涉及個人品質、工作履歷、教育背景和其他相關證書等問題,主要目的是核實簡歷的真實性,不至于在一些私人問題上刨根問底。但我也見到過有的員工因為離職時與之前的公司沒有處理好關系,而導致被‘黑’的情況。所以我覺得在面試通過的前提下,如果僅僅打兩個電話進行背景調查就否決的話太草率了,尤其是涉及員工品行的問題,畢竟通過簡短的幾句了解很難獲取到完全真實客觀的信息,不排除有主觀因素影響。”
記者了解到,專門委托雇前調查服務專業機構進行背景調查,在國內企業中并不普遍,但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第三方背景調查機構的存在非常有必要。有數據顯示,在美國作為一項成熟的人力資源服務,每年美國雇主花在背景調查服務的費用約在40億美金,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遞增。在美國,不論是千人以上的企業,還是10個員工的小規模企業;不論針對高級職位,還是保潔阿姨,超過98%的雇主都在進行員工雇前背景信息調查。其目的之一在于,希望給員工創造一個安全、公平競爭的企業文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