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PPP改善投資環境 政府向社會資本讓利
通過PPP和混合所有制加強政府資本與社會資本合作,或者更準確的說,政府向社會資本讓利,是應對當前中國經濟困境的必然選擇。(1)解決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應對經濟下行尤其是房地產下行背景下的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下滑。(2)解決政府主導項目和服務的低效問題,政府直接提供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與私營部門提供相比在成本控制、生產效率和服務意識等方面均有差距,借助社會資本的參與,可以提高公共建設和服務的效率。(3)解決私人部門投資渠道匱乏的問題,傳統產業衰退,無風險利率下行,實體經濟進入資產荒,PPP和國有企業的股權可以提供一個新的投資渠道,而且適合長期資金。
對中國來說,國企私有化并不現實,更現實的是通過混合所有制,而PPP其實也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種重要形式。2014年43號文頒布后,各級政府大力推廣PPP模式,全國共計推出了3.4萬億的PPP項目,但到目前為止所推出項目簽約率仍不足三成。為改變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投入財政資金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根據國外經驗咨詢成本通常占項目總投入的1%-2%左右,而PPP項目動輒數億甚至幾十億,尚未參與即需支付高額的咨詢費用,使得部分企業對PPP項目望而卻步。可通過投入財政資金對項目進行科學的可行性分析,降低企業的參與成本,擴大項目參與主體。
為PPP項目投融資提供政策支持。由于PPP的公共服務屬性,社會資本只能從投資中得到合理而非超額的收益,通常收益率在8%—10%,與較高的融資成本相比,PPP項目對社會資本而言吸引力不夠。可通過提供信貸優惠、項目收益資產證券化、發行項目收益債等方式,為PPP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英國在推廣PPP工作中,成立了養老金投資平臺、提出英國擔保計劃和臨時合作貸款、為英國保險協會成員參與PPP模式提供便利等方式向PPP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厘清中央層面的PPP頂層設計與領導機制。PPP作為一項新興事物,必須明確頂層設計。從中央來看,現在發改委和財政部都出臺了PPP相關文件和示范項目,兩個機構之間的權責劃分并不明確。從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PPP較為成熟的國家來看,都有國家層面的PPP中心,而這個中心大部分設置在財政部,也有一部分獨立于財政部之外,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建議還是由國務院設立能統籌所有PPP相關工作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可以設在財政部或發改委,與PPP工作相關的部委接受其統一指導。
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改善PPP制度環境。PPP推廣工作進展緩慢,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資本對政府信用等PPP項目的潛在風險心存戒備,觀望情緒嚴重。2011年亞洲開發銀行一份PPP制度環境成熟度的評估報告中,中國得分49.8分,與PPP應用成熟的國家,如澳大利亞(92.3分)和英國(89.7分)差距很大。為推進PPP發揮其巨大的潛力,需要改善PPP制度環境,理清價格機制、財政承諾和預算銜接等問題,以立法的形式保障社會資本的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