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銀行賣的理財產品也有假貨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X蘇,牛奶和特X蘇的區別是啥呢?“在水里兌奶”還是“在奶里兌水”!
簡單來說,這是個奶和水的比例問題,本質都還是牛奶水。
把這話對應到銀行理財,不是銀行賣的理財產品都叫“銀行理財產品”,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的區別是啥呢?“銀行賣的”還是“銀行的”!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收養”和“親生”的問題,本質都是理財產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說投資者在銀行買了理財產品虧了錢,在銀行網點大鬧,或拉條幅維權,甚至一紙訴狀告上法庭,這樣的案例很常見。
很多人選擇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是出于對銀行的信任,認為銀行理財產品靠譜,不會賠錢,絕大多數人,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就是,保不保本,預期收益率是多少,其他的信息都知之甚少,一般都選擇相信銀行理財經理的推介。但卻不知,銀行賣的理財產品不僅有銀行理財產品,還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如保險、基金、貴金屬理財等。
而對于理財經理的獎金來說,親生的(自家的銀行理財產品)提成低,收養的(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提成高,那也就常常會出現含糊其辭、偷梁換柱的介紹,只介紹高收益,來誘導購買。很多人買的時候,根本不看產品說明書,就是在指定位置簽字。只有賠錢了才想起看說明書,才發現自己買的根本不是銀行理財產品。
對于很多媒體曝光的,關于說銀行理財產品虧錢的,小編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些案例中,90%以上買的都不是銀行自家“親生”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被忽悠買了“收養”的,虧了錢,銀行還不認賬。
那到底如何區別理財產品是銀行“收養”還是“親生”的呢?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看,產品的管理人是不是銀行!如果管理人是銀行,那就是多數人所理解的穩健靠譜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管理人不是銀行,那就說明這是銀行“收養”的,說的專業點,就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
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種類也很豐富:保險、基金、貴金屬、外匯、私募、信托等等,這些“收養”的孩子,秉性各不相同,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產品的管理人是誰!
有的人說,看產品說明書太難了,N頁紙寫了一大堆看不懂的文字,你讓我去哪里找產品管理人這一欄呢?那么除了找產品管理人以外,還有一個專業機構是可以為銀行理財做“親子”鑒定的,凡是銀行自己“親生”的,在產品說明書中,就會有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而且這個編碼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很容易找到,你只要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查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知道這兩個絕招,保準你不會被銀行理財經理忽悠,不會帶著買理財的錢進去,拿著買保險的合同出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