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險情緒:市場已經開始測試央行
最近日本央行等本國央行采取貨幣寬松政策,卻導致貨幣升值,市場這是怎么了?對此美國銀行報告說,市場或許已不關注央行現行的政策,而轉為關注央行未來會采取的政策,并由此作出反應。其預測今年部分央行將會因通脹壓力和數據轉好等,放棄寬松貨幣政策,下一個重大外匯交易機會或產生于此。現將全文翻譯,以供讀者參考。
過去幾年來,外匯交易者主要關注的三要素有:全球風險情緒,大宗商品價格,央行采用寬松和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可能性。這三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是外匯交易者獲得資本利得面前的一座大山。
事實上,往回看,這三要素確實能夠解釋此前的幾大外匯市場波動:當安倍采取寬松貨幣政策時,日元走弱;當歐洲采取量化寬松時,歐元走軟;當油價暴跌時,商品貨幣貶值;當瑞士在歐債危機中放棄瑞士法郎對歐元的最低匯率時,瑞士法郎走強;當美聯儲采取量化寬松時,新興市場貨幣升值,而當美聯儲收緊政策時,新興市場貨幣貶值。
然而,今年以來,外匯市場的某些基本要素卻發生了改變。風險情緒和大宗商品價格仍然是影響外匯市場的兩大要素,其中以中國經濟狀況和油價變動對外匯市場的影響為典型代表。然而,市場對央行政策的反應卻有了很大不同。
日本央行、歐洲央行、新西蘭央行、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都出乎市場意料地采用了寬松的貨幣政策。然而結果是:這幾個國家的貨幣都升值了;而除了新西蘭股票市場以外,其他國家的股價都出現下滑。由此也引發了對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質疑。相比而言,新西蘭央行的貨幣政策對于貨幣貶值是最有效的,而挪威央行的貨幣政策是最無效的。
貨幣貶值也許不是寬松貨幣政策的最主要目標,但在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后,反而導致貨幣升值和股價下跌,絕對是一個未解之謎。關于這種現象,我們最近提出,市場已經不再關注央行正在實施的政策,而是轉為關注央行將要做或者將不做的事情。
在日本央行的案例中,投資者將日本降息至負利率,看作了量化政策已經達到極限的一個信號。投資者的這種邏輯,直接挑戰了安倍經濟學 -- 盡管全球風險情緒上升,市場對日本未來在4月將采取更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預期增加,日元還是升值了。事實上,我們在年前報告中,將美元/日元為100作為尾部風險范圍,而現在我們將其納入了基線風險范圍。
在北歐國家的案例中,瑞典數據表現良好和挪威通脹上升,直接導致這兩個東歐國家的寬松貨幣政策無效化,因為投資者都將此看做一個買入當地貨幣的大好機會。新西蘭的貨幣政策在我們看來,是這五個國家中最有效的,然而,這是因為新西蘭央行依然有較大的傳統貨幣政策空間。市場對于耶倫三月鴿派言論的反應,對此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耶倫試圖在三月勸服市場,美聯儲擁有第三個使命-- 維護全球市場穩定性。
在歐洲央行的案例中,投資者錯誤地將德拉吉的不會有更進一步降息的表述,看作了歐洲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已經達到極限的信號。而有明顯證據表明,負利率效果并不明顯,歐洲央行很有可能會采取更進一步的量化寬松。歐洲央行曾表示,存款利率未能達到目標,如果經濟前景惡化,可能會進一步降息。實際上,歐洲當前不僅歐元走強,通脹預期和股價甚至還跌回到最初。市場的現在的情況,不禁讓人感覺歐洲央行好像從來沒有采取過任何措施對付目前的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