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為什么美股會創新高呢
眼瞅著美股不斷創新高,隔壁的恒指也收復了今年的失地、成功翻紅了,到底我們自己家的A股有沒有啥機會,大家都在琢磨。
在我們看來,最近有很多事情都特別值得思考。首先,為什么美股會創新高呢?
我們知道股市的盈利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來自于盈利改善,二是來自于估值提升。大家發現今年上半年標普500指數的盈利是下滑的,也就意味著美股的上漲主要來自于估值的提升,從去年底的18倍上升到目前的20倍。
而從美股各板塊的漲幅來看,今年漲幅最大的是電信服務和公用事業,漲幅大約在20%.為什么美股估值可以提升呢,為什么公用事業股票會漲呢?
如果我們看一下美國的債券市場,其實可以找到答案,因為以美國長期國債為代表的無風險利率出現了大幅下降。在年初的時候美國的10年期國債利率還有2.3%,而現在只有1.6%;20年期國債利率年初是2.6%,現在只有1.9%.
大家想一想,債券其實就是買股票的機會成本,假如說債券利率變得更低了,那么股票的股息率其實也可以更低一點。比如說對于一只以前股息率在3%的股票,其實現在降到2.5%大家也愿意接受,如果股息不變的話,對應的股價其實可以漲20%.
而公用事業類股票的盈利和股息相對比較穩定,類似于債券,因此表現出和債券一起上漲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港股本輪的反彈中,中國移動的表現也特別搶眼,而這也屬于典型的電信服務類股票,盈利比較穩定,同樣受益于長期利率的下降。
再來看一下我們的債市和股市。比如說在6月初的時候20年期國開金融債利率還在4%左右,現在只有3.5%,下降了差不多50bp.
所以其實在中國也發生了和美國一樣的故事,就是長期無風險利率的大幅下降。那么按照同樣的邏輯,我們的那些類似于債券的股票,是不是股息率也可以更低一點、股價可以更高一點呢?
目前資質稍微好一點的企業債,利率都不到4%;哪怕期限長達30年的國開金融債,利率也是不到4%,這意味著對于保險等配置安全資產的資金,其實已經很難在債券市場里面找到收益率高于4%的安全資產,這是不是意味著對于那些收入和盈利穩定的股票,如果股息率達到4%以上的的話也是稀缺的優質資產呢?
在市場里面混,要想不虧錢甚至還想賺錢,就一定要關注市場的變化。在今年上半年,物價漲聲一片,大家忙著找那些漲價的故事,這個時候有資產、能漲價的公司就是好資產。
但是我們說這一回“通脹很短、通縮很長”,因為過去的持續漲價是需求拉動,因為經濟好,大家有錢所以價格可以天天漲。但是這一次的漲價的背景是經濟不好、并沒有需求支撐,比如大家發現港股那些在大陸賣女性內衣的公司盈利都出現了負增長,說明掌管一家財權的女主人已經開始節衣縮食,所以各行各業都很少看到需求增長,能漲價都靠供給收縮,比如說鋼鐵企業停產去產能、煤礦強制停工等等。
但這時候的漲價往往是一次性的上漲,因為漲多了供給就出來了、而且東西貴了大家也買不起了,然后就漲不動了,比如說6月份鋼價一漲,6月的鋼材產量就創了1億噸的歷史新高,然后鋼價就又跌了。
也就是說,雖然今年年內確實出現了短期通脹,但如果今年鋼價、油價、煤價、豬價全部漲完了,那么明年就基本沒什么東西可以漲價了,通脹就沒有了,反而是通縮又回來了,如果長期沒有通脹壓力,那么長期國債利率肯定是要下降的。
這也是我們在7月以來強烈看好債市的主要理由,因為長期通脹預期沒有了,所以我們又開始講在14年說過了“零利率是長期趨勢”的故事。
如果我們能夠確定長期無風險利率重新開始下降,那么首先意味著債券市場重新出現了投資機會,同時也意味著類債券的高股息資產有很大的價值。
說到這里,到底該如何看待A股的投資機會呢?有很多人熱衷于猜測指數的漲跌,似乎猜對了就是股神,猜錯了就繼續再猜、直到猜中為止。
但其實猜股指的變化完全是一門藝術,因為影響股票定價的因素太多了,企業盈利、利率和風險偏好的變化都會對股價有影響,尤其是在經濟的下行期,一方面企業盈利有下行壓力對股市不利,另一方面利率下行可以提升股市估值,所以綜合來看股市是漲是跌皆有可能。
所以,與其去猜一件猜不準的事,還不去把握一些確定性的機會。
比如說,在上半年通脹的環境下,就可以去尋找那些漲價的機會,而確實有很多行業,比如白酒、乳制品、豬和禽,包括黃金和部分工業金屬等等都出現過漲價的機會,也提供了不菲的回報。
而在目前的時點,如果我們判斷價格上漲到了尾聲,通脹開始向通縮轉化,利率開始重新下降,那么其實就應該牢牢把握類債券高股息股票的機會。
從國內來看,過去大家看不上這類高股息的資產,認為這些所謂的藍籌白馬股市值太大、增長太慢,缺乏彈性。但是如果大家看一下海外,其實這幾年都是大公司漲的多,小公司反而跌的多。因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大公司往往活得更好。只不過國內資本市場對小公司有諸多保護,所以大家熱衷于炒作各種題材。
但是大家難道不覺得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嗎,比如欣泰電氣因為造假被直接退市,已經11個跌停板了,比如說針對漲停板的缺陷、現在推出了臨停制度,包括對以往大股東定增等的規范也更加嚴格,其實是讓投機的成本大幅上升了。
如果以后不容易投機了,是不是會有價值投資的回歸呢?畢竟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值得投資。而不管牛市還是熊市,能賺錢的都是好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