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防范成為中國央行、財政部近期監管政策重
隨著前三季度經濟金融數據本周出齊,年內經濟穩增長壓力稍得喘息的同時,風險防范成為中國央行、財政部近期監管政策重點。9月外匯占款大幅下降后,央行啟動大規模MLF投放貨幣,意味著降準或再度延后,而逆回購期限的拉長也意味著短期資金成本的上升,流動性短期偏緊。
央行近日一轉國慶假期后的收水態度,本周在公開市場中重新放水。事實上,央行上周擰緊水龍頭,配合樓巿調控政策,僅一周又轉而再放水,難道有更重要的目的而需要央行緊急轉向?央行本周在公開市場共進行了66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
此外,逆回購的期限亦增加。央行上周初期只進行7天期及14天期的逆回購、上周后期更只做7天期逆回購,“縮量又縮期”——收水意圖極明顯,但本周卻逐步加回14天期與28天期品種,態度急變回“加量又加期”的放水狀態。此外,央行大舉MLF(中期借貸便利),上周只凈投放415億元,但本周凈投放金額急增至3300億元。
補水力度相隔一周后突加大,卻碰巧遇上本周人民幣貶值加劇,央行是否為避免人民幣貶值期間,觸動的資金流走所造成對金融市場的潛在波動,所以放水以維穩局勢?實在值得深思。交通銀行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認為,近期逆回購期限調整及操作規模的起落,反映央行進一步加強了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
重新開展14、28天期逆回購操作,表明央行認為短期流動性相對平穩可控,而中期方面需要預防風險;MLF加量也屬補充中長期資金缺口。市場流動性總量只要維持整體尚可,即使出現一些結構性的緊張也是可控,畢竟貨幣政策不宜過度寬松,央行目前更加重視控制信貸增長的節奏。
瑞穗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樊磊提到,中國前三季度數據總體符合預期,微觀來看經濟企穩反彈的趨勢還是蠻明顯的,目前沒有太大必要進行進一步的刺激。公開市場方面,流動性放進一步寬松的概率很低,央行料會維持中性偏緊操作。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6.7%,從我們國家來說,還是有能力抵御外部沖擊的。未來來看,外匯局在便利化和防風險方面都會并重,會繼續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維護我國經濟金融安全。
瑞銀最新報告認為,最近房地產市場狂熱蔓延、政府擔心房地產泡沫膨脹,這意味著央行不太可能放松貨幣政策。決策層年內不會降息或降準,以避免釋放過于強烈的寬松政策信號、加劇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央行在年內及2017年都不太可能降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