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進行鎖短放長的操作 抬升資金成本
從中國來看,經過大半年的刺激政策,成功地穩住了增長,前三季度GDP增速6.7%,全年6.5%的GDP增速應該能穩住無疑。但代價是各種價格飛漲,房價大幅飆升,通脹顯著反彈,因而目前防風險成為首要任務,而政治局會議也把“抑制資產泡沫、防范金融風險”作為未來的首要目標,而這兩者都與高漲的房價有關。
一、全球貨幣短期收緊。
16年8月份以來,隨著美國經濟通脹的短期回升,核心PCE已達1.7%,距2%的目標僅一步之遙,美國年底加息概率逐漸升至90%以上,這意味著12月美聯儲大概率會啟動本輪第二次加息。與此同時,美國10年國債利率上升90bp達2.4%,歐洲和日本長期國債利率也在走高。
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都出現了收緊的拐點。美國加息是為了央行挽救信譽和應對通脹上行的壓力,而歐日退出QE則是為了挽救負利率下舉步維艱的銀行業。
而隨著近期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貶至新低,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中國央行進行鎖短放長的操作,抬升資金成本。我們測算央行投放資金的平均成本已從2%左右升至2.7%以上。市場資金成本緩慢抬升,中國貨幣政策短期呈現收緊的態勢。
二、從穩增長到防風險。
上半年重心穩增長。年初制定的16年GDP增速目標區間為6.5%-7%,但是1季度的GDP增速就已降至6.7%,因而在上半年的政策核心目標是穩增長,一方面央行3月初降準、貨幣明顯寬松,另一方面1季度信貸井噴至4.6萬億。
經濟短穩商品價漲。融資放量推動3月以來工業經濟企穩,而供給收縮導致今年從農產品到工業品領域都出現明顯漲價,經濟呈現短期滯脹。根據美林投資時鐘,商品往往在滯脹期表現出色。
重心轉向防風險。在貨幣信貸回升后,3季度中國成功地穩住了增長,但代價是各種價格飛漲,房價飆升且通脹顯著反彈,因而目前防風險成為首要任務。
三、地產泡沫不可持續。
地產銷量接近頂部。從人口結構看,2011年勞動力人口數量已經見頂,13年住宅新開工套數見頂,16年新房銷售井噴其實已經與人口剛需無關。
房貸杠桿不可持續。16年火爆地產銷售是徹頭徹尾的金融現象,源于居民拼命加杠桿買房。購房杠桿率超過50%,已經超過美國07年峰值。而全年新增房貸或超過新增GDP,房貸杠桿或已達極限。
流動性拐點已現。從歷史數據看,真正與房價高度相關的不是利率,而是廣義貨幣M2。中國M1、M2的剪刀差巨大,意味著企業在大筆囤錢,流動性陷阱出現,M2增速趨于回落。本輪M2增速只有11%,已經不足以支撐全國房價上漲。而去年金融監管放松導致北上廣增加的流動性已經耗盡,加上10月出臺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房地產或已見頂。
四、寬松重來改革轉型。
美國:經濟疲弱加息受限。美國3季度經濟回升主要靠出口和存貨,但均不可持續,消費貢獻僅1.5%,月均新增就業創近5年新低,新總統的政策效果尚待觀察,我們判斷美聯儲不具備持續加息的能力。
穩定匯率唯有改革。我們堅信從16年4季度開始,當經濟階段性企穩之后,面對匯率巨大的貶值壓力,房地產行業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未來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而國企改革和經濟轉型有望成為17年的主旋律。
中國:供需逆轉通脹趨降。由于地產銷售的持續下滑,傳統工業經濟將重新面臨下行壓力,通脹將只是短期現象。11月的地產銷量增速已經大幅負增,而漲價推動工業品產量普遍新高,地產、煤炭等行業庫存已開始回升,商品價格正在尋頂,17年初通脹有望重新回落,2季度存在再寬松的機會。
從實物到金融資產。而隨著物價的再度回落,資產配置也應由實物資產轉向金融資產。一方面,經過4季度的調整之后,我們對17年的債市繼續看好,同時看好類債券的高股息資產;另一方面,我們看好所有提高效率的資產,包括改革、服務和創新等方向。
17年債市依然向好。首先,我們對17年的債市繼續看好?!傲憷适情L期趨勢”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地產周期見頂,資產回報率趨勢性下降,最終都會走向零利率。而17年隨著地產銷售的再次下滑,我們認為經過回調以后的債市具備投資價值,10年期國債利率有望再創新低。
類債券高股息受寵。而隨著利率的下降,類債券高股息資產價值也會顯著提升。而對于A股企業而言,由于流動性陷阱的出現,企業已經不愿意投資而開始囤積現金,意味著未來分紅率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