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不意味一成不變
1月15日,2018年金融數據出爐。這一天,也是2019年第一批降準資金落地的日子,預計可釋放約7500億元資金。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穩健仍是貨幣政策主基調,流動性將保持松緊適度。然而,有市場人士將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解讀為寬松,認為2018年降準了4次,2019年新年伊始就降準了多達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1.5萬億元,這實際上就是“寬貨幣”。
但實際并非如此。
當前,貨幣政策的目標較多,需要把握好綜合平衡。既要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又要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平衡。這意味著當前貨幣條件既不能過松,也不能過緊,而是要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適度作相應預調微調。
就拿剛剛發布的2018年金融數據來說,為防范金融風險、規范資管業務,2018年,表外融資大幅下降,這不僅影響了M2增速,也使得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回落。
面對來自表外的緊縮效應,主動預調微調、適時“開前門”顯然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理性選擇。央行較早開始采取多種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全年數據顯示,人民幣信貸明顯增加、債券融資情況也較好。總體來看,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也適度增長。
再看2019年的首次降準,雖然降準力度較大,為1個百分點。但此次降準分兩次實施,這一方面和春節前現金投放的節奏相適應,另一方面也將置換一季度即將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低成本資金,使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時也兼顧了內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因此,將此理解為貨幣政策轉向或是“大水漫灌”顯然是一種誤讀。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一些政策效應則有待進一步釋放。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更需要保持穩健。但保持穩健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既要把握好總量,為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同時,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總之,在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的同時,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