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險資舉牌:險資做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很有必要
保險資金一定要做長期資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資金炒作者。要成為中國制造的助推器,要做善意的財務投資者,不做敵意的收購控制者。為此,項俊波提出了險資投資要遵循的三原則,表示股權投資應當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少量的戰略投資應當以參股為主。險資要努力做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絕不能讓保險機構成為眾皆側目的野蠻人,也不能讓保險資金成為資本市場的“泥石流”。
最近,保監會對險資的監管在市場上引起廣泛的關注。保監會不僅對前海人壽、恒大人壽等險資機構采取了相應的監管措施,而且保監會還于12月13日召開了險資投資的專題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對險資投資提出了做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的要求。
不僅如此,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隨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談到了規范險資舉牌問題,表示保監會近期擬出臺新措施,其中提到險資重大股票投資新增部分資金使用自有資金,不得使用保險資金;同時重大股票投資行為須向保監會備案,上市公司收購行為須報保監會事前核準。根據保監會的這些規定,險資從此確實有望成為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
應該說,保監會提出險資做資本市場的“友好投資人”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隨著險資的發展壯大,險資已成了資本市場重要的投資者,而險資舉牌也成了近年來資本市場的重頭戲。但險資舉牌也確實出現了一些“不友好”的做法,比如著名的“萬寶之爭”,優秀的萬科管理團隊遭到“逼宮”,萬科的發展因此受到影響,行業老大的位置甚至因此受到威脅。再如南玻A,公司高管被逼全體辭職。以至上市公司面對險資舉牌莫不談虎色變,甚至險資還沒有舉牌就嚇得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們面容失色。
首先,險資做“友好投資人”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股市引入險資入市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險資作為機構投資者穩定市場的作用。同時通過價值投資,一方面讓優質公司的投資價值得以體現,另一方面讓險資成為價值投資的榜樣帶領A股市場的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讓A股市場的投資者也因此而成熟起來。
但從近年險資在資本市場的投資來看,險資舉牌常常是高舉高打,快速拉高,險資投資甚至出現了快進快出的炒作,這些做法完全背離了價值投資原則,而成為一種投機炒作的方式。同時險資高舉高打的舉牌方式也引發股市不必要的震蕩,在個股股價大幅上漲的背后蘊藏的股市即要大幅下跌的風險。
其次,險資做“友好投資人”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險資投資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上市公司的一種肯定。而且險資投資上市公司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得以體現,這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但如果險資舉牌是為了做“野蠻人”,要與上市公司的管理團隊爭奪控制權,這顯然是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的。如“萬寶之爭”已經給萬科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南玻事件”更是讓公司高管集體離職。如果投資者再將目光向前推進,險資入主的上海家化在趕走原來的高管之后,目前公司的業績出現了大幅下跌的局面。而這種局面顯然不是A股市場所愿意看到的。
此外,險資做“友好投資人”也有利于險低險資的投資風險。險資在舉牌中高舉高打的做法,明顯背離了價值投資的原則,在引發股價大起大落的同時,也給自身的投資帶來了較大的投資風險。如“寶能系”舉牌萬科,如果不是“恒大系”的后續舉牌,或許“寶能系”早已出現了“爆倉”的局面,而“恒大系”舉牌萬科雖然救了“寶能系”一命,但也將自己置于風險之中,在萬科股價近期的下跌中“恒大系”已經出現浮虧。因此,險資高舉高打舉牌在給市場帶來風險的同時也給自己制造了投資風險。而做“友好投資人”顯然可以規避這種投資風險。
當然,在監管險資做友好投資人的同時,有一點是需要引起保監會重視的,那就是要防止內幕交易的發生。因為保監會有意規范險資收購行為,要求險資對上市公司收購行為須報保監會事前核準,如果不做好防范工作,那么這種“事前核準”就很有可能演化成內幕交易的溫床,這一點應引起保監會的足夠重視。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