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內生存在的最主要矛盾:減持套現
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準了1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有人預期指數破位會暫緩,落空了。一邊是每周IPO發行加速,一邊是創業板指向下破位,前幾天央視和新華社都有輿論把指數下跌歸因到IPO加速上,這種歸因是非常膚淺的,它誤導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將怨氣轉向IPO。
一、股指下跌與IPO加速的關系不大
先看IPO數據:2016年IPO融資約1600億元,略慢于2015年股災前1200億元的節奏,IPO給市場帶來的直接資金需求是溫和的;央視稱美股百年來僅五千家上市公司,對比A股IPO過多,但是卻隱藏了美股極高的退市率,過去百年間美股退市家數超過3萬家(口徑不同統計數據略有差異).
現金部分的定增數據被忽視了:相比IPO融資的1600億元,2016年A股定增融資接近1.5萬億元,之前的2015年定增融資接近1.3萬億元,然而2010年-2013年的四年間比較平均定增融資總計才1.4萬億元,以放松監管為導向的并購重組新規頒發后,洶涌的自由化開始了,2014年即出現跳漲,A股定增融資速度提高了4倍,達到IPO年度融資額的10倍!
減持和解禁數據更值得關注:2015年股災前大股東減持套現5000億元(牛市效應減持都在高位,股災后暫停),2016年減持套現3600億元,這兩個數據都遠遠高于同年IPO融資額度。若對數據進行拆分真相更殘酷:2016年12月A股解禁約3700億元,其中來源于IPO首發的解禁不到千億是下降的,而定增解禁高達2800億元環比暴增90%,相應的減持總額也創新高,僅僅創業板上個月就減持200億,其中大股東清倉式減持、賣殼式轉讓絡繹不絕。相應地,央視統計說,2016年每位股民平均虧損2.4萬元。
這幾組數據結合,極強地說明了:
1,A股人為維持的估值泡沫,并沒有給場外企業太多IPO分享的機會,IPO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場外很多企業嗷嗷待哺融資無門,場內價格畸高;
2,定增往往和重組收購聯系在一起的,定增額度的急劇增長背后,是低價定增的大股東和機構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充分享受了A股的泡沫盛宴;
3,由于解禁和減持滯后于定增,過去兩年極高的定增融資額度,將是未來兩年A股極大的拋售壓力,從籌碼角度,并非IPO,定增解禁才是股指的最大壓力。
這就是A股這么多年來,大股東及其周邊機構,在審批制保護下成為真正的蛀蟲碩鼠,大股東和資本玩家不事經營,通過玩弄概念賣殼重組,能賺取做實業一輩子也賺不來的天量財富。這扭曲了社會分配的價值觀、企業經營的價值觀、A股投資的價值觀,老實做人勤勉工作很難賺大錢,投機倒把方能暴富;資本脫實向虛,做實業太累太辛苦,資本運作迅速賺幾十億;于是才有了那么多的XX系、XX資本、XX大鱷。
二,下跌的根源是預期逆轉后泡沫崩潰
有一線交易經驗的人會清楚,在市場情緒熱烈看多氛圍濃厚的環境下,IPO和減持,甚至基本面更實質的利空都根本無法阻礙市場的上漲,它們只是影響市場的大浪潮里一兩股細流而已。只有在市場情緒脆弱草木皆兵的時候,IPO和減持才成為信號,令市場預期自我實現,造成IPO和減持恐懼。
以創業板為核心的小股票,在互聯網+和傳媒娛樂為代表的高景氣行業支撐下,每家公司都可以講一個高成長的股市,百億只是起點,千億才入門檻,萬億巨頭指日可待,這種樂觀氛圍下創業板持續了3年左右的大牛市,股指漲了6倍。不是相關的公司老板多牛逼,而是行業的風太大,雞犬升天,你想不上,形勢都會推你上去。
A股審批制保護下特有的制度套利空間,每家公司都有重組借殼預期,人為維持了場內所有小盤股的估值泡沫,A股估值50倍80倍,用10倍15倍的估值收購場外資產裝進來(垃圾資產也無所謂只要包裝得體反正到哪兒都是騙),利潤和市值一起騰飛,整條產業鏈上的人,從機構、中介、停牌前大小股東都獲得暴利。這種行為本身,可以理解為在合法制度默許下的文明型詐騙經濟。
歷史證明,任何產業風口都有風停的時候,上個世紀的美洲鐵路、鋼鐵大王、IT新貴,到今天的互聯網、游戲、電影、網絡金融,絕大部分都會一地雞毛;歷史也證明,超過80%的并購重組,最后都會因遭遇逆向選擇(買的沒有賣的精)和整合難題而以慘敗告終,建立在未來三年業績預期基礎上的脆弱的估值報表,都是垃圾。
最清楚這些內情的莫過于上市公司股東,所以要減持,強調一遍,清倉式減持!
一人搶跑,萬人踩踏,這就是現在小股票的悲劇根源,從樂觀預期變為謹慎甚至悲觀預期,從估值溢價到估值正常最后估值折價。對于投資者而言,不要妄圖輕易的抄底,不要沉浸在成長股曾經黃金時代持有就是大賺的幻想中,一塊耕過十遍的地底下,是不會埋藏黃金的,預期逆轉后的成長股,除極少龍鳳大部分只有反彈價值。
市場資金總是追隨稀缺,創業板曾經稀缺,曾經年輕所以有夢,如今見光死人老珠黃,做投資切莫投入感情,相反要做一個浪蕩公子,年輕時好好的歡愛透頂然后見異思遷喜新厭舊。
這就是創小板下跌的根源,而IPO與此關聯不大。真正的IPO,恰如向A股小鎮運輸年輕漂亮妹紙的小火車,你沒看到每列小火車下都圍滿了獵艷的小伙子IPO供不應求嗎?新姑娘的到來,只是讓老姑娘的價值打了折扣,加速折舊。只要A股小鎮里,每個IPO妹紙有多個小伙子圍著,IPO就可以繼續加速。
每個小伙子都有權利挑選自己滿意的年輕妹紙,這是A股小鎮的基本人權,而不是人為控制妹紙供給造成妹紙短缺,讓小伙子們饑不擇食。除非那些毫無姿色的老姑娘們,才希望新妹紙斷供。
三,應繼續加速IPO促進新陳代謝
能不能不讓小股票跌,繼續維持估值泡沫?
當然能,過去十年我們大A股就是這么玩壞的,一個跛腳的畸形的扭曲的資本市場,少數人暴富操縱獵殺的豐美草原。暫停IPO、暫停退市、暫停嚴刑峻法,就能妥妥辦到,一聲令下指數暴漲。可是,作為股民你愿意看到你在股市起早貪黑賺個三瓜兩籽賠個底褲朝天,資本玩家影視明星倒倒手講講故事畫畫圖就幾億幾十億裝進了口袋嗎?就算你愿意,恐怕,目前的國家意志也不會愿意。
上市通暢、退市常態、嚴刑峻法的市場,是歷史上一切牛叉國家的必經之路,是全民意志的合力,不會因一時一事一人而逆轉,頂多暫緩。市場的潮起潮落泡沫的鼓吹破滅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是垃圾資產就要歸零,玩弄概念的資本家遲早要讓位于腳踏實地的實干家,這是社會的內在價值回歸。目前就是這個拐點。
IPO不僅不能趨緩、暫停(尤其目前市值綁定打新的情況下,暫停可能反而意味著大盤股砸盤),甚至應該逆勢繼續加速,打破市場的IPO恐懼。IPO不是市場的敵人,下跌的預期才是敵人。目前中新股就類似抽獎,一天三張彩票不夠抽,為何不試試突然一天(某個長假后)毫無預期來800張彩票,抽獎大聯歡人人都中獎,調低發行價15倍估值愿意賣就批量上,指數突然挖坑然后徹底消化IPO堰塞湖。這既是玩笑話,也不完全是玩笑,若是拖到破發就不靈了。
市場未來會追捧兩類:盈利穩定的硬資產和泛消費藍籌永遠是稀缺的,在激烈競爭中突圍和偶然藍海中崛起的新巨頭也是稀缺的,歸根結底都是好公司。而不是虛頭巴腦幻影莫辯根本沒有實現可能的概念股。
當然,這個轉換周期會比較漫長。必然伴隨著IPO的不斷增加、退市的不斷出現、天價罰單和投監入獄成為新常態。曾對股市寫過多篇改革建議,截至目前本屆監管層有兩件事做得漂亮:只做不說的注冊制、擴大范圍的借殼嚴控。但監管力度依然需要繼續加強,對普通并購重組、上市公司發布高送轉等利好掩護減持等行為監管不夠,尤其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就像年輕媽媽管教小孩一樣溫柔可愛,為什么不用手段把財務造假、操縱股價的大股東罰到破產送進監獄?
至于對違規行為是否立刻大面積強力退市,這個問題也許值得再商榷,惡劣個股應該殺雞儆猴,但大面積直接退市對持股散戶是極大的恐慌,倘若股價經歷漫長下跌市值極低后,退市的代價、阻力都將減小,甚至很多公司主動退市,場外公司對IPO望而卻步,股票供需自動平衡。但這個過程不能便宜了大股東,成為掩護大股東減持斂財的工具。
四、應限制減持給市場下跌提供緩沖
如果很多小盤股都逃不掉價值回歸,那監管者作壁上觀見船沉海嗎?個人的看法是,監管層應該見船沉,但要先救人。股價的下跌,是監管層無發逆轉的,但股價下跌的速度卻是監管層可以選擇的。急跌暴跌毫無反彈的一路南下,對持股散戶的傷害極大,慢跌緩跌間有反彈的從而讓籌碼不斷交換和分散的下跌,卻是把損失分攤到更多的投資者身上,對每個個體的傷害將變小。
從另一角度來看,維持目前的估值泡沫,得利者是大股東以及參與定增的大機構,為什么行政系統耗費如此強大的上市管制資源,最終造福的是少數資本玩家呢?曾經的暫停IPO、曾經的救市,都讓很多瀕于破產的大股東大機構起死回生,但散戶天然的頻繁換手,依然逃不掉最終虧損的結局。目前每天絡繹不絕的大股東減持清倉賣殼,他們拿走了遠超他們曾經勞動貢獻的所得,現實是難以為繼的實業,A股上卻是只需賣出股權(最終實際上是從散戶和國家手中)拿回數億數十億的天量財富,一兩個案例是市場現象,數十數百的案例,就是政治分配的問題。
是否對大股東減持進行限制,不簡單是是否市場化的問題,而是涉及到財富分配、階層利益輸送的政治問題。
2015年股災前后,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多次發表言論抨擊大股東減持的不合理,她對問題的大局把握是值得欽佩的,略有遺憾的是她對準了樂視這個也許不那么恰當的個案。股災緊急暫停大股東減持持續半年,但半年后頒布的減持新規,表面上保留了限制,例如大股東減持提前一個月披露、應選擇大宗交易等減持方式,在實際上形同虛設,無法阻擋源源不斷的大股東暴利籌碼拋向市場。
限制大股東減持,溯源的話是股權分置改革前的舊形態,是管制和非市場化手段。但多次寫文建議嚴控減持并表達過一個看法:股權分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傾向于讓大股東把精力聚焦在做大利潤和分紅上,而非醉心于炒股票玩概念,所以暫時性局域性回歸股權分置并無不妥;再者,在注冊制實現之前可以階段性的動用行政化手段甚至大力度的用好行政手段,去實現最終的市場化目的,待注冊制踐行后,大股東放開減持也就無所謂了。因為提倡市場化,而在特殊關鍵領域投鼠忌器不敢用行政手段,這是自縛手腳,甚至是監管失職。
因此在此呼吁,面對IPO不斷加速小盤股泡沫不斷擠壓的陣痛過程,監管層應該給市場釋放利好,盡可能多的動用行政手段,限制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的減持拋售,應該結合分紅、利潤、市盈率等指標,嚴控大股東拿走并非他們所創造的財富。比如,大股東減持后的籌碼不準在二級市場拋售、減持總額不超過歷史分紅、減持所得不超過20倍pe多余所得暫劃入投資者保護基金、甚至一刀切暫停減持3年等等。此外,對以并購重組為目的的定增,也可以適時暫停。
應該堅持肉爛在鍋里,讓中小投資者先跑的原則,而非反過來,讓中小投資者為資本玩家的暴富輸血添磚。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分配,原本制度紅利帶給大股東的財富,分下來補償給曾經血淚滾滾的中小投資者。而嚴控減持堵掉資本運作牟利空間,A股的很多亂象包括各種資本掮客各種明星導演各種PPT,將自動作鳥獸散。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