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鄧立翠:“小保姆”變身“企業家”
上世紀80年代初,16歲的鄧立翠因為家境貧困成了安徽無為縣第一批走出去的“小保姆”,帶孩子做家務一個月掙12元錢。如今,這位昔日的“小保姆”已經在家鄉創辦起一家孵鵝企業,年產值3000多萬元,帶動農戶9000多。
在安徽無為縣的蒼頭鎮,記者見到傳奇農民鄧立翠。正是眼前這個柔弱的女子用非一般的魄力,放棄了留居城里的機會回到家鄉重新創業,一舉成為當地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代表人物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家境貧寒,16歲的鄧立翠輟學回家。為了能給家多掙點錢,她和村里其他5個要好的姑娘一起,北上闖生活。當時安徽的“無為保姆”已經在北京小有名氣,鄧立翠和她的同鄉們就憑著自己是安徽無為人的“無形資本”,找到了保姆的工作。
“當時不敢說自己的真實年齡,怕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就謊稱自己19歲了。人家問你帶過孩子會做家務嗎?我就壯著膽子說會。其實自己在家根本沒干過。”回憶起初次打工的經歷,鄧立翠至今仍覺有趣。就這樣,鄧立翠在北京一個普通工人家里留了下來,洗衣做飯帶孩子,月工資12元。
在北京當了3年保姆,鄧立翠開闊了眼界,但沒有學到什么技術。她決定換個地方,在同鄉的介紹下來到上海崇明一家畜牧場當工人,在那里她學會了養雞、養鴨、養奶牛,很快成為場里的養殖能手。還和場技術專家一起成功摸索了肥育奶牛的稻草氨化實驗,被上海的《新民晚報》作為打工者的楷模專題報道。
正當場領導想把這個人才留下來遷為上海戶口時,鄧立翠卻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離開上海,回到老家農村創業。“出去打工就是為了學技術,終究還是要回到家鄉干事的。”與其他打工者相比,鄧立翠似乎對打工的目的想得更深看得更遠。
1987年,鄧立翠回到家鄉辦起一家養雞場,挨家挨戶收購雞蛋進行孵化。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成熟,鄧立翠的孵化場有了起色。
1991年,鄧立翠夫婦在無為縣城郊承包了300多畝的低洼地,建起了一個種鵝養殖基地。記者日前到該基地時,一個掛有“中國皖江白鵝研究中心”的標牌映入記者眼簾。
在一排走廊式的放養場內,羽毛如雪的群群種鵝不停地叫著。據介紹,鄧立翠的養殖基地通過公司加農戶模式,已經帶動農戶9000多戶,年飼養量達1200萬只,每年有200萬羽“無為大白鵝”苗鵝遠銷幾十個省份。
如今,在無為像鄧立翠這樣“先進城再返鄉創業”的打工者比比皆是。來自安徽省勞動部門的數字顯示,目前安徽全省外出勞動力突破1千萬,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就達70余萬人。
從為了生計進城打工到如今棄城返鄉創業,像鄧立翠這樣離土再返鄉的創業農民工如今在安徽正成為一股潮流,他們從“打工仔”到“當老板”的經歷也恰如一個縮影,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農民擁有的越來越多的機會和這個群體發生的巨大變化!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