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上漲 石獅紡服企業另辟蹊徑
今年以來,棉花價格持續飆漲,不斷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10月9日,棉花價格為22865元/噸,比國慶節后首日漲了300多元/噸。與9月初的18002元/噸相比,漲幅已超過20%。而一噸標準棉的價格也從去年9月的8000元左右,飆升至20000元以上,一年間足足漲了1.5倍。面對這一“偶然中的必然”現象,石獅一些有頭腦的布企老板,開始另辟新徑尋求化解之策了。
“一月之間棉價上漲了20%以上!”面對棉花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本身就被人民幣升值攪得無可適從的紡織服裝企業更感“日子難過”。不少企業希望通過提高產品的價格來抵消成本上升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但最終提價成功的少之又少。但是也有一些“看得深一點”的企業,開始從長遠角度尋求應對的辦法。市布料同業公會會長洪明向認為:棉價上漲,除調運和天災等外部因素外,說到底還是資源緊缺問題。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土地的相對減少,棉花等資源的供給肯定會跟不上需求,要降低這方面的壓力,應該積極尋求新徑。
從新型纖維面料上找出路
在這一認識的驅使下,石獅一些骨干布料企業使出了開發其他植物纖維面料、涉足再生纖維面料研發生產和采用優質的棉替代品等“三招”,并且已經取得初步成果。石獅三元、東鵬布業公司,及時調整研發生產思路和市場定位,于今年5月開始涉足大麻纖維面料的開發,目前樣品已經出來。據了解,大麻、大豆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提取制成的纖維不僅綠色環保,而且織成面料后柔軟舒適,可較好地替代棉花,還可增加服裝的議價空間,因而很受品牌服裝企業的歡迎。另有幾家布料企業從“規避資源減少”的長遠發展著眼,及時涉足再生纖維面料的開發生產,目前產品已經面世。
據悉,石獅一批新型纖維面料、再生纖維面料和環保替代棉面料目前正在上海國際面料展亮相,以其新的優勢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出現在國內外客商面前,并向業界展示出石獅布料企業節約資源、追求綠色的前行之步。
紡服企業開發優質棉替代品
“棉花漲了,棉布一碼要漲好幾元。”面對棉花上漲對于服裝產品的壓力,石獅一些服裝企業主在“客戶消化不了上漲價格”之時,不得不在征得客戶同意之后調整了面料構成,在用料上降低棉的比例,擴大滌綸、水洗等服裝面料的生產。但是為了保證服裝的品質,他們不會降低對面輔料品質的要求,但會在采購環節更加精挑細選,選擇性價比更合適的面輔料。蓋奇公司面對棉價大幅上漲,采取了從核心工藝入手開發優質的“棉替代品”之策。該公司原本生產絲光棉T恤面料及成衣,今年下半年則采用差別化化纖、粘膠纖維、玉米纖維和先進環保的工藝技術,生產“其他纖維面料”,因后印染及后整理工藝技術先進,所產面料依然達到棉花纖維的效果和質感,較為有效地規避了棉價上漲。
生物基纖維面料已經上市
幾天前,記者在文興集團石獅總部看到,該集團正準備將一批玉米纖維面料發往北京,據悉,目前這類新型纖維面料市場需求很大。無獨有偶,石獅冠宏股份公司今年研發生產的滌竹炭纖維面料也已轉入大批量生產,記者昨日獲悉,這一產品獲得國家專利之后近來銷勢很好。
開發低碳環保的植物纖維,以綠色環保理念減少消費者對于棉花棉布的依賴,是石獅一些布企應對棉花大幅漲價的又一途徑。文興集團前瞻市場需求,于年初與海天輕紡合作采用美國杜邦公司的工藝技術,研發生產生物基超柔面料已初獲成功,其中的玉米纖維面料還獲得了2011~2012(秋冬)中國流行面料入圍產品。
在針織化纖中加入“新成分”,使滌綸等面料改變原有的特性,達到綠色環保及“替代棉類布料”的使用效果。冠宏公司在滌竹炭纖維面料、玉石化纖面料的開發上走出了成功之步。據該公司馬總工程師介紹:滌竹炭纖維面料在滌綸中加入竹炭成分,使滌綸面料達到環保和更加舒適的效果,在棉花價格大幅上漲和棉花資源總體上持續減少的今天,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page_break}
宏利印染:提高議價能力應對原輔料價格上漲
石獅印染同業公會結構調整和優化試點企業石獅市宏利染織制衣有限公司在公會的指導下,經過一年多艱難的結構調整期,現已在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產品優化、產能轉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效應對原輔料價格的上漲。
今年棉花價格大漲,傳到中下游多個產業鏈棉紗、棉布、服裝等產品的上漲。該公司認為:要應對原輔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只有淘汰落后產能,建立起具有核心技術的中國沿海東部先進印染制造業基地,提高產品議價能力。該公司原設備老舊,只能做市場單,每次坯布價格上漲,客戶便壓低染費,轉移上游漲價的壓力,由于市場供求矛盾,還不得不屈腰,以保生產量,最終競爭無力,多做多虧。市染整公會引導其轉型,企業下定決心進行革命性的改革,走自主創新道路。
該公司破釜沉舟,把每只原值近40萬元的染缸按稱重賣出,工程技術人員臥薪嘗膽進行國際市場技術前沿的尼龍氨綸(國內稱之綿氨)面料的研發,連續8個月,月月賬面上均有100多萬元的負值,部分員工沉不住氣辭職跳槽,來自各方的壓力幾乎連空氣都被壓縮了,他們把巨大的壓力化為創新的動力,高檔綿氨面料最終研發成功,經國家質檢總局福建輕紡產品檢測中心實驗室權威檢測,全部技術指標符合或超過國際技術標準要求,外商實地驗廠后,對企業報價全盤接受,企業開始走向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企業轉型過程雖然是痛苦的,但最終能收獲成功的喜悅。該企業原先處理設備需用工13人,淘汰落后產能設備,采用先進設備后,現僅有3人,用廠用工人數較原來減少約一半,有效地緩解了工荒現象;原耗水量為70噸/小時,現最大用水量僅為4噸/小時;原設備耗電量為200千瓦,現僅為35千瓦;原蒸汽消耗量為1000公斤/小時,現降到400公斤/小時;節能減排降耗成效十分顯著,企業突破了發展的瓶頸,從內單走向了外單,從本地市場低級產品轉移到了國際市場高端產品,落后產能向先進產能轉化,產品附加值高,向外商議價能力強,原輔料價格上漲的因素,已不構成任何壓力,企業開始走向了效益質量增長型的發展新通道。
兩家布業公司“再生纖維面料”亮相上海展
在本屆上海國際面輔料展上,石獅臺隆、大發兩家布業公司展示了8款再生纖維面料。這批用廢棄物提取纖維織成的面料,以其獨特的“資源節約優勢”從一個側面表現出石獅企業在應對棉價上漲和資源減少方面的積極作為。
一方面是棉類服裝消費需求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土地及棉花種植面積的不斷減少,解決這一供需矛盾的新徑是節約資源。為達到這一目標,石獅臺隆、大發等布業公司開始涉足再生纖維面料生產并取得成效。臺隆布業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對收集來的廢舊塑料瓶進行處理,提取再生纖維生產出面料,并加以竹炭等特殊成分進行處理,使這一本屬化纖類別的面料在手感上具有了明顯的舒適感,達到較好的“棉替代性”,也從一個方面應對了棉價上漲。大發布業從國外進口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后的廢舊塑料切片,生產成纖維并織成面料后,不僅有接近棉布的舒適感,而且這類面料埋在土里幾個月就可自行化掉,較好地達到了環保和保護生態的目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