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降鎮膠鞋企業以品牌和創新搶占市場
12月13日訊 浙江人本企業,年總產值約4億元。
做貼牌不如做品牌
下社村的膠鞋制造歷史要追溯到十幾年前,家庭手工制鞋作坊開始陸續成立,幾年后,膠鞋市場逐漸成熟。目前,該村大部分膠鞋企業都以內銷為主,少量產品用于貼牌。
“長期以來,我們都堅持做自己的品牌,做國內的市場。”浙江人本鞋業辦公室主任范杰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膠鞋企業的產品品質一般,含金量不高,只能代加工。人本鞋業意識到,在自身發展不成熟的階段,貼牌加工可讓他們學到名牌企業的一些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為日后提升產品品質打下基礎。但沒有自主品牌、沒有自我特色,遲早會成為被淘汰、被兼并的對象。
“把一雙鞋子做好不難,難的是把品牌做好。一個沒有品牌的企業是沒有市場的,一個不能使品牌不斷增值的企業也是沒有前途的。”范杰深有感觸,商品想要立足市場,做大內銷,做強外銷,關鍵在品牌創新。品牌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會慢慢凸顯出來——如果一個企業年產量在800萬雙,提升品牌能使每雙膠鞋的價格提高5元的話,那么就能增收4000萬元的產值。
做效仿不如做創新
今年,由于原材料、用工等成本上升,該村大部分膠鞋企業都在走下坡路。
“每雙膠鞋的成本至少漲了15%,但銷售價上漲5%,市場就不會接受。”范杰說,前幾年企業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長,但今年11月份比起去年同期,產量下降了至少50%,預測今年整年的產量比起去年要下降10%左右。
除了成本上升,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也會造成膠鞋企業利潤降低、效益變差。
“一個新版款式膠鞋上市后不到三五天,差不多甚至完全一樣款式的膠鞋在整個市場上就會隨處可見。”范杰說,效仿現象的存在,加速了市場上膠鞋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也導致了市場競爭混亂。他告訴記者,8年前,一個產品出來后,可以做上20萬雙的訂單,現在一個產品只能接到三五萬訂單,其原因主要是市場上相似產品量太多,膠鞋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據了解,目前仙降鎮共有51家鞋企,除了人本、環球等少數企業外,大部分小鞋企不具備創新能力。效仿大企業的產品,風險小,投入少,利潤高,短期看,確實有利可圖,但這樣的小企業,是難以成長的,最終還是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
仙降鎮經貿服務中心主任賈友松告訴記者,膠鞋企業一定要提高產品創新意識,進行技術改造,加強產品創新,還要淘汰低端產品,提高其附加值,爭取市場占領份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