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金壇出土蠶圖騰 養蠶制絲技術推前上千年
江蘇多位文史專家經3年考證研究,日前確認養蠶制絲技術推前上千年。
無錫至德國學研究院專家組歷時3年反復論證,得出一個重要結論:絲綢之路之源——絲源、綢源、路源均在吳域大地,也就是現在的太湖流域一帶。
該院院長吳炳偉表示,“吳地,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而在地處吳地的金壇三星村遺址發現的權杖,上面就有蠶寶寶影像,這是幾千年前吳地絲綢蠶桑的標志性文物,金壇應該是當時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
金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星村遺址出土的文物帶把徽號陶壺底部,有清晰的蠶圖案,出土的兩件石鉞的鉞飾上,刻有栩栩如生的蠶圖騰。此外,該遺址發掘出的陶紡輪、陶尊乃至婦女佩戴的骨簪上,都文飾有類似蠶、蛾、蝴蝶的圖案。這些發現,將養蠶制絲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也證實了金壇是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古代人通過這條要道,將中國的絲綢等物品運送到西域。長安只是絲綢集散地,并非生產中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