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服企轉型升級 退二進三解決招工難
T.I.T服裝創意園地塊以前是廣州紡織集團屬下的紡織機械廠。
廣州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升級逐漸形成良性互動 雙轉移招工難怪圈
在金融危機中,廣州危中尋機,正確把握和處理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通過“退二進三”、騰籠換鳥和雙轉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向高端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
3年后的今天,當各地都在為招工難犯愁的時候,嘗到轉型升級甜頭的企業,不僅避免了招工難的窘境,更要以產業轉型升級促使人才升級。如今,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升級,在廣州正逐漸形成良性互動。
模式一
工廠搬遷 用工不愁
代表:廣塑交易所,加工廠搬至內蒙古,工人數量穩定。在廣州的交易所使用IT、信息、業務管理人才,不愁招不到人。
“無論是內蒙古的工廠,還是位于廣州的交易所,我們都不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廣東塑料交易所的原址是一家私營的塑料化工加工廠,昨日,該交易所的負責人李輝告訴記者。
交易客戶發展至6萬家
記者在廣東塑料交易所看到,這里不僅有現代化的電子交易大廈和先進的交易系統,還有整齊規范的倉儲、物流設施以及來自全國各地進行交易和交割的各類PVC、PP、PE等塑料原料。
據介紹,從當年一家小工廠轉型成今天規模的廣東塑料交易所,如今成為國內頂級的塑料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其交易客戶已發展至6萬家,年交易規模1600萬噸。
李輝告訴記者,到2004年時,公司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遇到了一個發展瓶頸,需要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替代,勞動力成本也逼企業要采取新的發展業態。此時,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 “退二進三”產業轉型升級的策略,趁此機會,公司決定將加工廠轉移到內蒙古烏海,而原來工廠六層建筑物就改造建設成我國第一家塑料現貨電子交易所。
“目前,內蒙古的加工廠擁有工人3000多人。雖然對于我們來說,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對于當地,由于廣東的管理方式和薪酬具有競爭力,在當地招工很有優勢,工人很穩定。另一方面,在廣州的交易所,共有員工300多人,用的都是IT、信息、業務管理人才,在廣州也不愁招不到人。”
節后缺工現象絕跡
該負責人說,通過產業轉型升級,以前生產環節年年節后缺工的惡性循環現象,至此絕跡。
李輝說:“與廣塑交易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年沒有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同行,目前普遍都遇到了招工難的問題。我們通過轉型升級,走在了全國同行前面。”{page_break}
模式二
企業轉型發展
代表:紡織集團,勞動密集型企業升級成現代服務業
海珠區的T.I.T服裝創意園是集創意、設計、研發、發布、展示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創意園,已吸引多個服裝設計企業進駐。據介紹,這里以前是廣州紡織集團屬下的紡織機械廠。
廣州紡織工貿集團副總經理麥清華昨日表示,紡織工貿集團這幾年都在進行產業轉移升級,如今已從重生產轉為重設計研發、重品牌的模式。還轉到了廣西的柳州、廣東的樂昌等紡織產業基地,如今招工都不成問題。
“目前廣州同行的壓力很大,招工難,工資也很高。而在樂昌、柳州等地,不僅土地成本低,用工成本也不高。因此,我們還通過建宿舍、改善伙食、加發補貼等方式留住工人。廣州方面,由于保留下的是高端的設計研發環節,利潤提升,招工和成本都不成問題。”
實施“雙轉移”
優化提升用工結構
廣州市經貿委主任趙小穗表示,近年來,廣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雙轉移辦的關心支持下,與對口合作市共同努力,積極實施“雙轉移”戰略,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用工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
趙小穗介紹,目前,廣州高端產業貢獻提升,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下降。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0.9%,占比僅次于北京。而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11個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合計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從2005年的20.0%下降到2009年的16.1%。
用工方面,2010年,累計新增本市農村勞動力7.15萬人,新吸納省內東西北地區農村勞動力9.61萬人,本省勞動力的比重不斷加大。同時,勞動力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研發、設計、營銷等高端人才日漸增多,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有減少的趨勢。
2006年~2009年期間,廣州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突破6000億、7000億、8000億、9000億元,實現四級跳。與此同時,全市責令搬遷、關停企業(項目)3982家(個),向市外轉移企業175家。這一方面,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經濟發展規模質量。另一方面,騰出了土地,為現代服務業和高端產業提供了發展空間。
目前,廣州“退二進三”和企業轉移騰出的工業廠房“騰籠換鳥”發展現代服務業項目60多個;打造創意之城,目前已建成33個創意產業園。
產業升級 促使人才升級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所所長向曉梅指出,由于“退二進三”、產業轉移,使得廣州勞動供求結構發生變化,勞動力需求隨之轉變,對普通工人的需求轉向了有專長技能的人才,這也符合雙轉移政策的初衷。
不過,向曉梅指出,雖然目前勞動需求的轉變使得招工難題緩解,但是,廣州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要從企業需求出發,推動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企業也要做好長期的用人規劃,這樣才能支撐產業升級。
專家表示,企業的升級和轉型也在促使人才升級。人才不再是勞動力,農民工出身的一線生產工人要升級為符合需要的高端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員工和企業、企業和社會的同步前進,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升級的良性互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