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刀片利潤時代下東莞鞋業生活剪影
從東莞市區出發,沿著莞太路進入256國道,經富盈酒店向厚街虎門方向直行至第三個紅綠燈左轉,兩旁高樓之間有個不起眼的牌坊,東莞寮廈社區成品鞋材營銷中心赫然在目。
放眼望去,陰影。
談到萬里鞋廠的倒閉,經營著兩層樓皮革生意的東莞飛爾達皮業總經理焦建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及周邊的商鋪都親眼看到萬里的倒閉。他表示,現在鞋業產業已經步入微利時代,拿訂單的制造商、皮革供應商經營好的話,利潤也只不過5%-10%,如果經營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企業可能就很難存活。
事實上,作為皮革供應商、鞋業生產制造商的下游產業,寮廈社區里的一千多家成鞋批發、零售商今年以來也明顯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多數成鞋批發零售商的利潤較往年銷售高峰期下降了50%以上。他們雖然比上游產業日子好過些,但銷售的困難使同業間競爭更趨激烈,利潤日漸微薄。
從酒店總經理轉戰成鞋批發零售行業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經銷商珍妮鞋坊負責人珍妮女士,對近幾年來鞋業批發零售市場的變化感觸良多。{page_break}
“前年、去年,我一個月的利潤最高可達三四萬元,對于我這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小店鋪,已經是非常可觀的了。”珍妮告訴記者,今年從年初以來,不管是批發還是零售都每況愈下,特別是下半年,批發商零售商的日子都不好過,現在她每個月的利潤只有15000元左右,與高峰期比下降了至少50%。“我其實很滿足,現在一個人看店,雖然收入比以前少了,但與做原材料和制造的同行比,我還是算不錯的。”
對未來市場甚為樂觀的珍妮女士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東莞許多鞋企因海外銷售遇阻,各種有品牌、無品牌的外貿鞋、尾貨、代工鞋,不斷通過批發零售等方式進入內地銷售,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鞋廠還開始在國內一些城市開設專賣店來解決海外銷售不暢的困難。
但當大批鞋企都進入內銷市場后,內地消費實際上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鞋企在同業競爭和內銷疲軟的雙重壓力下,批發、零售成鞋利潤都出現了大幅下滑。雖然鞋業的批發零售業遇到了困難,不過珍妮認為,只要愿意動腦筋,任何生意都是有發展空間的。她相信風雨之后一定會有彩虹,經濟危機畢竟有結束的那一天。
與珍妮鞋店一樣,東莞市露和鞋業的陳麗華現在在銷售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她告訴記者,她們店的鞋主要面向湖南、江西等地銷售,批發價格也多在100-200元之間。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今年的成鞋內銷與前兩年比無論是利潤還是銷量,都有顯著下降。她說,從批發而言,原來每個月批發量可以走七八百雙,現在好的月份才能達到五六百雙,單件鞋的利潤也只有不到20%左右,與高峰期相比利潤已大幅縮水。
“與皮革鞋材和鞋業制造商相比,批發零售的鞋店商家總體經營還是比較穩定的,到目前為止,進駐的200多家店鋪沒有因經營虧本倒閉的。”東莞鴻運外貿鞋城人事主管王強告訴記者,成鞋批發商和零售商由于處于鞋業產業鏈最末端,直接面向消費者,而且他們的投資規模總體比較小,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也就100多萬元,在成本控制上相對靈活,因此多數都能保持15%左右以上的盈利。雖然這與鞋業繁榮期的利潤相比少了許多,但與當下的鞋材商、鞋業制造商相比,他們所受到的市場壓力又少了許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