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中小企業年關難過 發展遭遇瓶頸企業待轉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又到一年的年終歲尾。年關年關,中國人總是把過年和過關放在一起。因為年終歲尾是算賬的日子,過年如過關。這一點,從前的楊白勞感觸最深。如今廣東東莞的中小企業也開始感到年關不好過了。
記者最近在基層采訪發現,品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東莞出口加工企業已經到了一個生存的瓶頸。
傳統“外貿加工廠”面臨發展難題
約老陸采訪,他說什么時間都有空,廠子的活兒已經很少。
老陸:肯定是虧的。我現在廠子里現在100多人,差不多200人,我最起碼今年虧了差不多50萬。
記者:利潤整個就沒有了?
老陸:沒有了,還虧了,哪里有利潤,如果不虧就好笑了。
這里是東莞市虎門鎮,東莞乃至整個廣東最大的服裝批發城,背后的生產者正是老陸的廠子這樣的小企業。老陸說,自己的廠還不算太小,年銷售額差不多1000萬人民幣,主要做女裝“外單”,產品出口歐美市場,但是這兩年,不僅工人難招,壓力也越來越大。
老陸:你可以算哪,去年是六塊六,六塊五,現在美金兌人民幣是六塊二,六塊三。
記者:這乘以一千萬的產值,一千萬就上百萬了?
老陸:對呀,你就算一算,本來就賺不了三十萬的了。還有,去年的豬肉,給工人吃飯的伙食,去年豬肉九塊一斤,現在起碼得十三,去年一袋一百斤大米170、180,現在是200、210,這里又加了30幾塊錢一袋,就是這個成本,壓得老板根本喘不過氣來了。
老陸1994年入行,他說自己帶的徒弟又新開工廠就有一百多家,林老板的童裝廠是其中之一,如今,兩人因為企業的不景氣有了更多坐在一起喝茶的機會。
林老板:這兩年基本都是這個情況,物價上漲,工人的福利一年比一年高,再加上我們做出來的產品也賣不到好的價錢。{page_break}
缺乏自主品牌中小企業“尋找出路”遇難題
想走出困境,需要錢,融資的難題,對東莞中小企業來說不是新名詞,他們遇到的障礙也往往很具體。
老陸:最直接的像我們都有房產,但是我們的房產沒有國有土地使用證,貸款貸不了,抵押不了。本來抵押可以抵押,但是要經過中介公司,擔保公司,國家銀行本來是8厘多或者7厘多,擔保費什么的一算就成了一分三一分四了,干不了,這個成本太大了。
在東莞,“制造業基地”一直被當做城市名片宣傳,現在,這個華南小城已經有12.69萬家“中小企業”,占所有企業總數的98%。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陳杞渭說,這些傳統的“外貿加工廠”幾乎都面臨難題。
陳杞渭:這部分純粹為外單配套的,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規模又不大,也沒有自己的話語權,這部分企業是比較困難的。
不景氣不止于服裝行業,東莞的中小企業,“來料加工”的傳統延續多年,如今卻成了眾多企業主最頭疼的問題。
陳杞渭:主要是做外單比較多,它的發展空間沒那么大了,外面市場沒有增長甚至還在下降,企業的注冊戶數每年增加,它們做的單也少了。現在原材料成本也漲了,勞動力和各種綜合費用也漲得很厲害,它的售價漲的幅度沒那么快,產量或者利潤壓縮很多,壓力很大。如果不轉型升級,不做強做大,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莞已經成為全球的輕工業加工基地,也造就了目前東莞的繁榮與發展。但是現在看僅僅依靠廉價勞動力就能打天下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東莞大量存在的中小出口加工企業應該如何發展也是各方都在考慮的問題。
在東莞,電子、服裝加工、家具、玩具,都是企業名單上數量排前幾位的行業,“尋找出路”在中小企業主中,也跨行業地彌漫著。陳四龍做寵物用品,從牽引寵物狗的尼龍繩起家,他的廠子至今還維持著三成左右的利潤率,但他說,已經在走下坡路,不突破不行了。
陳四龍:我們前幾年的話都是每年利潤幾個番,比如說第一年我做了兩百萬人民幣的生意,第二年我們可能就做了八百萬,第三年就是一千多萬兩千萬,第四年我們就變成四五千萬,我目前設定的目標就是說最起碼把這個四分之一。隨著我們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把我們整個營業額提高就是說達到了一個瓶頸。{page_break}
政府為“有發展潛力”企業提供資助基金
他正在為自己的企業做自主品牌籌措資金,而幾乎同時,“東莞中小企業網”的頁面上,新一批政府資助企業正在招募。政府會幫什么樣的企業?東莞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陳杞謂說,技術進步獎勵、上市梯度培育工程、中小企業培養計劃、企業研發基金,早都已經為“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準備好了。
陳杞渭:我們這邊是一種政府的引導,希望向這方面發展,畢竟,能夠享受到我們技術進步類支持的企業數量,在東莞目前的企業數量來看,是比較少的。
和老陸的服裝廠一墻之隔,成立僅五年的水污染循環設備公司剛剛得到一筆政府基金。
公司負責人:政府包括當地政府市政府對我們的支持還蠻大的,包括說,創新基金。
記者:創新基金。
公司負責人:連續兩屆我們都拿到了,我們要投一部分,政府也是投一部分,無償投給我們。
在東莞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何秀芬也說,高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無論貸款融資還是其他“門路”,都有不小的優惠。
何秀芬:銀行這邊,包括擔保公司也好,政府也好,對于國家在目錄上面提倡和鼓勵的這些企業,我們這個政策性是傾斜的,特別像高新科技、新材料這些。
何秀芬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已經工作多年,她說,經她手促成的中小企業融資不勝枚舉,無論擔保公司還是商業銀行,看重的還是企業自身素質。
何秀芬:我覺得企業一定要有產品,第二要有市場,這兩個我們是幫不到它的。只能是你自發的你去做,第三才是資金。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市場和產品,你說什么都沒有用。
東莞市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陳杞謂給記者勾畫了東莞中小企業的未來“藍圖”。
陳杞謂:要求技術進步,怎么提高它附加值這塊,技術改造、創新,擁有一大批有自己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有點分量的這些企業形成幾大產業集群,構成我們東莞整個的經濟格局,從簡單的來料加工,變成我們有自己市場開拓能力和自己研發能力,在世界上有一定分量的名牌產品。
在市政府的目標面前,十多萬東莞中小企業,恐怕還將經歷一場,艱難的轉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