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產值1221多億元 看紹興縣紡織業如何轉型升級
吸引我們去紹興縣的,是一份“三季報”:紹興縣規模以上紡織業實現產值1221多億元,同比增長27%;利潤52億多元,增長43.7%,其中化纖、織造、印染行業利潤增幅分別高達55.9%、49.6%、28.9%。
在整體疲軟的市場環境里,紹興縣紡織產業何以能交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
幾天的采訪,讓我們在一組組靚麗數據的背后,看到了更為神奇的一幅幅動人畫面
在這里,紡織業已不僅是紡紗織布。從上游的原材料石油加工算起,PTA、化纖、織布、印染、家紡、服裝、紡機、創意設計、專業市場和網上市場、紡織商貿、樓宇經濟等,串起了一條既粗又長的產業鏈。
在這里,先進的數碼印花機就像辦公室里的彩色打印機,沒有污水,沒有噪音,設計師從電腦上直接輸入圖案,白坯布從機器里緩緩吐出,就成了繽紛彩布。它預示著印染技術的革命性變化。
在這里,全球最先進的化纖、紡織、印染、紡機設備,都可以找到。在“中國紡機之鄉”齊賢鎮,僅“越劍機械”一家研發的小型高速加彈機就占據了全國市場的90%。
在這里,面料創意設計可以每時每刻提供最新樣品,零距離對接世界時尚;艾草、竹炭、珍珠、黃泥等天然元素也可以融入紡織纖維,新穎環保的材料、面料陸續面世,傳統紡織業與新興產業在這里融洽對接。
在這里,10年時間就誕生了一座“長在布上”的現代紡織城。100多幢商貿大廈沿金柯橋大道傲然矗立。站在林立大廈旁,仿佛置身于一個“小香港”。這里,不僅成交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更在向國際紡織貿易中心、國際紡織創意中心奮力轉型。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這樣寫道:“如果你需要尋找一個平坦的紡織品世界,那就在柯橋。”
這背后的神奇力量,就是轉型升級。而這,恰恰是我們最要尋找的新聞所在。
從“恨布不成衣”到創意面料設計,從紡紗織布到原料化工,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無窮的產業空間
這是兩對引人注目的“姐妹花”。
柯橋,創意大廈八樓,意夢緣設計工作室。董事長王蘇芳和總經理殷小紅,曾經是輕紡城(600790,股吧)兩位賣布的姑娘,如今合伙創辦了這家設計公司。通過一種虛擬速配系統軟件,她們把面料設計和成衣轉換結合起來,使原來需要十天半月的服裝設計周期,縮短到一天。
七樓的彩色櫞工作室,掌門人盛素琴、盛素英,則是一對親姐妹。這里的每一件衣服、每一樣物品都是手繪的。一條原本普通的裙子,因為有了獨具匠心的手繪,能賣到上千元。
“恨布不成衣”,曾經是紡織大縣的遺憾。如今,這里的服裝產業已經悄然崛起,僅衍生的面料創意設計產值就過億元。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園活力無限,100多家創意設計機構,各類創意人才1100多人,國內服裝設計大賽、時尚峰會、流行趨勢發布會都在柯橋登臺亮相。
從紡紗織造到創意紡織,產業鏈的延伸與茁壯,見證的是紹興縣紡織業30年的嬗變。如今,“大紡織”產業鏈正向微笑曲線兩個高端延伸下游,轉向創意設計、服裝業;上游,轉向化纖、PTA等原材料。
曹娥江口的“遠東化纖”,就是獨占化纖和PTA兩大領域的“巨無霸”。3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遠東化纖”控股重組了當時省內唯一的PTA生產企業華聯三鑫,如今年產180萬噸PTA,依然是浙江老大。PTA是化纖上游產品,旺盛的市場需求讓這里的PTA生產線成了不折不扣的“印鈔機”,最高時一天的利潤高達900萬元。如今,企業用3年積累的25億元利潤,正在興建年產140萬噸PTA的新生產線。
華燈初上,“天圣控股”在濱海工業區內的新化纖生產基地的一成品車間內,副總經理馮偉指著白色的FDY(化纖紡絲的一種)說:“公司現在是全國最大的FDY生產基地,一年的化纖產值可達100億元。”靠3000張織布機起家的“天圣控股”,如今仍在向產業鏈更上游進軍。目前,公司在寧波投資60億元的化工企業馬上可以投產,專做化纖上游產品MED,今后浙江化纖企業可就近買原料。
也因為紡織企業的集聚,當地紡織機械產業也做得風生水起。僅齊賢鎮一地的130家紡機企業就提供了全縣七成以上的紡織機械。齊賢鎮上最大的紡機企業“越劍機械”的總經理孫劍華,不僅是“富二代”,也是“創二代”。正是他的堅持,在紡織業低迷的2008年、2009年,“越劍”斥資2億元新上了替代進口的高速加彈機項目,及時趕上了紡機市場爆發性回暖,創造了日賺300萬元的坊間“神話”。
從“染缸革命”到“煙囪革命”,從“壯士斷腕”到“集聚發展”,印染業轉型升級體現了科學發展的神奇力量
“紹興三大缸,酒缸醬缸和染缸”。作為起家產業,紹興縣印染業正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
戴著阿瑪尼眼鏡的陳宇鳴,看上去就是一位潮人。他執掌的“紅綠藍紡織印染”,正在引領一場“染缸革命”。
最潮的是公司正在調試的一臺花了680萬元引進的數碼印花機。這臺印花機不用傳統的染料,而用由電腦自動配色的8色墨水。白坯布從機器里緩緩吐出,上面就印上了由設計師從電腦上直接輸入的花色圖案,如同辦公室使用的彩色打印機,無非把布換成了紙。這樣的數碼印花,沒有污水,沒有噪音,一小時起碼可以印200米布。
陳宇鳴是國內成功實現數碼網格化印花產業化的第一人。傳統的印染模式是“來什么、印什么”,客戶拿來花樣,印染企業按圖索驥,掙個加工費;而數碼網格技術的應用則是“有什么、印什么”,印染企業可以通過數碼設計事先準備上萬種花樣,讓客戶自由選擇,既掙加工費,又掙創意設計錢。如今,紅綠藍的印布利潤從每米一毛錢提高到了幾元錢,廢水排放量比傳統印染企業降低15%,成為紹興縣印染業“畝產量”數一數二的公司。
染缸的變化,還不僅于此。眼下,紹興縣有十分之一的印染企業把傳統染缸變成了“氣流缸”,即用高溫氣流給布“洗桑拿”,完成顏色印染,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傳統印染的廢水產出和能耗消費。
紹興縣現有印染企業203家。隨著資源、環境等剛性約束的日益增強,印染業節能減排壓力巨大。要么被淘汰,要么轉型升級,只能二選一。
重壓之下,紹興縣打出兩張牌:“壯士斷腕”5年內將全縣印染企業從200多家減少到100家左右;“集聚生產”把八成印染企業集聚到濱海工業區,打造“綠色印染”基地。
集聚不是簡單的搬遷。記者看到,政府對搬遷的印染企業設置了裝備、環保等準入門檻,什么樣的設備能搬來,得由國內權威專家組說了算,不是“壇壇缸缸都能拿來就用”。
集聚是為了更好地節能減排。在濱海工業區的不少印染企業,記者都看到了標有“東方能源”的字樣,這是一家專門提供余熱節能回收的公司。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忠良告訴記者:搬遷到這里的印染企業,今后將實現統一供熱,統一污水處理,“原先散落在各鄉各村的大小煙囪,這里都用不上了。”
目前,全縣已經有3批共96家印染企業簽約搬遷。其中4家企業已經開工,近20家企業進入前期準備,污水處理、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也同步推進。
紹興縣的目標是:等這些印染企業搬遷完畢,整個縣印染產業的用地減少三分之一,落后產能壓縮三分之一,減排污水三分之一,而印染每米布的附加值提高十分之一。
從“有縣無城”到“布上之城”,從專業市場到“網上市場”,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持續發展的深厚潛力
10年前,紹興縣擺脫了“有縣無城”的歷史,從紹興市區遷至中國輕紡城所在地柯橋,“就市建城”,開始了這座“布城”的崛起之路。
10年后,百座高樓大廈沿金柯橋大道兩側拔地而起,酒店賓館、商貿中心、創意大廈鱗次櫛比,白天車如流,晚上人如織。全球面料采購商、國內紡織經營業者、物流業者、紡織技術專家,各種語言,各種膚色……信息流、資金流、人流在此匯聚。
市場,是紹興縣紡織業的起家之本。被稱為“世界布市”的中國輕紡城專業市場,是亞洲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在這里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聚集到這里,擁有市場建筑面積320多萬平方米,傳統區營業房2萬多間,注冊經營戶及公司2萬余家,常駐境外采購商近5000人,境外代表機構近千家。
匯聚全球紡織面料市場信息的輕紡城,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紡織企業的“信息源”。樂清市虹橋鎮人葉阿微,年齡不到40歲,在中國輕紡城開商鋪時間卻有15年,憑著對面料市場信息敏銳的把握,她家在10年前開辦了毛呢加工廠。夫妻倆分工明確,妻子扎根市場,丈夫后方辦廠。記者看到,9平方米的商鋪里不時有客商上門,訂單電話不斷,“幾乎每天都能接到訂單”。
紹興縣“彩虹莊”印染公司除了在輕紡市場有一個商鋪,還在附近的精品廣場開設了展示門店。公司設在輕紡市場的營銷員告訴記者,每周她都要把市場里客戶對產品的評價反饋給公司設計部門,以便公司及時調整或開發新品種新式樣。
如今,這座有近30年歷史的中國輕紡城,市場硬件設施不斷提升,從20年多年前的“馬路市場”變成了如今分工齊全的“市場群”,而且整個柯橋乃至周邊的錢清等鎮,已經基本形成“南部傳統交易區、北部市場創新區、中部國際貿易區、西部原料龍頭區和東部物流配套區”五大市場區。
正在打造中的網上輕紡城更是雄心勃勃。
在創意大廈13樓的中國輕紡城網絡公司,近百名工作人員在緊張工作。海外買家開發組的董行,是一位剛從紹興越秀外國語學校畢業的小姑娘,正用流利的英語交談,電話那頭是一位意大利客商。董行每天至少要打60多個電話,采集海外采購商的各種信息,輸入網上輕紡城的數據庫。今后,這個網上輕紡城,將有40萬個商鋪,每天超過150萬戶的會員單位進行交易。
董行和她的同事們原本屬于總部在杭州的全球紡織網,今年4月才遷址柯橋。收購這家已創辦10年、國內最大的紡織行業B2B網站,是紹興縣斥資20億元打造“網上輕紡城”的第一步。
按照規劃,新打造的網上輕紡城,將用1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起覆蓋輕紡城所有企業和經營戶及1萬家以上境內外經銷商和10萬家采購商的紡織品資源庫,建設基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并用3到5年時間成為中國第一家“網上專業市場”上市公司。
中國輕紡城網絡公司總經理丁建軍說,我最大的夢想是“布通天下”。
網上市場與有形市場的互融互促初顯端倪。根據規劃,輕紡城將為入駐網上商城的企業提供多種配套服務,包括紡織品倉儲物流及檢測、樣品展示、在線金融、市場管理、移動終端、紡織企業網上辦公室等。“明年我們要在世界各地建立分支機構,建設實體展廳并掛樣,方便采購商不出國門即可獲得最新的紡織服裝樣品。屆時采購商只需在網上輸入其在實體展廳中看中的樣品編號,就能找到對應的紡織工廠。”丁建軍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