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50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首現負增長
國內消費市場出現疲態。記者日前從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信息獲悉,今年2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2.78%,為2011年1月以來月度零售額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指出,國內消費市場消費動力不足,原因是普通百姓的收入預期在下降,花錢的欲望和沖動在收縮,同時也對未來經濟劇烈波動和震蕩的擔心在膨脹。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傳統渠道的消費下降并不代表消費市場不暢,而是傳統零售店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統計顯示 50家零售企業連續兩月業績下滑
今年一季度,在內外經濟大環境影響下,國內消費形勢似乎不妙。
記者從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獲悉,據該機構統計,今年2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2.78%,為2011年1月以來月度零售額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據介紹,2月主要商品銷售同比大多呈現負增長,其中食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1.28%;服裝類零售額同比下降5.53%;家用電器類零售額同比下降9.49%,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5%。
從區域對比上看,一、二線城市市場銷售不景氣,一線城市的多數商場零售額同比下降10%以上,二線城市也有近2/3的企業銷售負增長。
記者翻閱1月份統計數據,同樣不樂觀。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監測統計顯示,1月零售額同比增長12.3%,零售量同比下降0.18%。
悲觀派 消費動力不足 行業低迷將持續
連續兩個月國內50家大型零售企業的銷售情況均出現下滑,有部分人士對今年消費形勢“不樂觀”感愈加強烈。
據上述報告分析,出現持續下滑的現象,主要受三方面原因影響,一是物價持續高位,消費意愿不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5%,而2011年同期的物價上漲幅度是4.9%,連續兩年4%以上的上漲讓消費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進而導致了整體消費意愿不強。”二是天氣因素導致部分地區消費出行減少。2月份氣溫持續走低,消費者減少了外出購物。三是國內部分刺激消費政策結束,導致銷售下行,“2012年年初正值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剛剛結束,同時,出臺的房產政策、購物卡政策等都使得2012年1-2月份的消費政策環境與上年同期有了明顯的不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對零售企業銷售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從上述統計數據來看,至少說明兩點:一是消費動力不足。普通百姓的收入預期在下降,花錢的欲望和沖動在收縮,同時對未來經濟波動擔心在增加,因此,守著現在為數不多的錢準備‘過冬’。”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分析,市場壟斷和財富分配不公帶來的后果開始真正體現出來,經濟高增長帶來的財富大量流向了壟斷集團,如石油、電信、公路、銀行等部門,再加上高稅收,“抽干”了普通百姓的購買力和消費力。
對于類似于“家電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結束,導致銷售下降之說,王先慶并不認同。他認為,“家電以舊換新”仍是從“以生產為中心”的舊理念,是“擴大生產”,而不是真正的“擴大消費”。王先慶稱,國家有必要向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學習,形成真正的內需主導型經濟模式。
樂觀派 消費市場容量大 新業態沖擊傳統渠道
不過,有部分專家則相對樂觀。“50家大型零售企業銷售下滑并不代表消費市場不好,”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告訴記者,國內消費市場的總容量在不斷擴大,“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的門店開到四線城市,尤其是高端商品市場,增速和需求強勁,國內很多城市都新冒出多個珠寶類連鎖企業、品牌,消費市場對上百萬、幾百萬的貴金屬需求不乏其人。”
至于為何會出現50家大型零售企業銷售負增長,孫雄分析,這50家大型零售企業的業態大多是百貨公司,這種業態在當前的零售競爭中已處于弱勢,“目前國內網購市場發展很快,電商、網上商城等網購業態,大量搶占了百貨業態的生意。”同時,傳統的百貨業態等在化妝品、服務等時尚商品領域往往對市場的變化把控滯后,更新慢。
此外,該人士指出,從去年底以來,國家對購物卡等管理從嚴從重,購物卡銷售量受到較大沖擊,百貨等大型零售企業大多依靠購物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