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棉紡行業形勢不樂觀
核心提示:受國內外棉價倒掛、下游消費疲弱、終端產品出口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我國棉紡織行業的效益已經難現2010年的輝煌。業內人士表示,棉紡織業還面臨著勞動力、電、資金成本等生產成本的持續增加,同時,環境保護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受國內外棉價倒掛、下游消費疲弱、終端產品出口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我國棉紡織行業的效益已經難現2010年的輝煌。在19日常州召開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第四屆三次理事會上,不少企業反映行業形勢嚴峻,“日子不好過,前年賺的錢,今年要吐回去了。”
2010年棉價飆漲,使順價棉價在2011年度持續回落,棉紡行業經濟效益雖保持平穩增長,但增速逐步回落。中國棉紡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5468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較上半年回落4.3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859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較上半年回落19.4個百分點。
2012年以來,行業整體氛圍仍未根本改觀,主要與國內外需求低迷有關。歐債危機仍在持續,歐美日等國家的經濟都不同程度的不景氣導致需求不振。不少企業反映,目前很少接到大訂單,都是中小訂單。
國內外棉價倒掛成為與會企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價差持續高企使我國紡織品國際競爭力受到較大影響,印度、越南等國家憑借棉紗價格大幅低于我國,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據業內人士測算,目前國內外棉花(21355,-5.00,-0.02%)價格相差3000-4000元/噸。全年以來,國內外棉花價格同步回落,但國內有收儲托市價支撐,跌幅遠小于外棉。“印度棉紗價格比國內棉花價格還便宜,我們制成的棉紗、布、服裝怎么還有競爭力!”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表示,棉紡織業還面臨著勞動力、電、資金成本等生產成本的持續增加,同時,環境保護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面對愈加復雜的國內形勢,徐文英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指導方針,所以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紡織工業的必然方向,提高自動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發展紡織工業在擴大內需中的作用,兼顧內外銷市場。此外,推動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在高棉價時代不可逆轉的情況下,要培育高附加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