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業市場面臨內外銷雙重挑戰
在國內鞋業銷售市場中,產品的終端銷售被賦予了很大的價值。但由于近兩年鞋業市場的種種危機,讓鞋企受盡內外的雙重擠壓,眾多外貿鞋企出口步伐大幅放緩。
據統計,2012年首季,福建檢驗檢疫局鞋類產品出口大幅減少。專家分析,此次出口下降,主要是世界經濟繼續尋底,訂單下降明顯。伴隨歐債危機深化、中東動蕩局勢進一步加劇,歐元區失業率大幅攀升,中東等發展中國家經濟減速。
除此之外,內部環境擠壓也讓鞋類出口失去撐。
內部擠壓:“招工難”致不敢接單
工人是企業的資本,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因素,如果企業出現招工困難的現象,會嚴重影響著鞋企產能不足的狀況。
據悉,自春節過后,各大鞋廠嚴重缺人。“工人太短缺了,春節過后,我們一直在招工,但是各家鞋廠都缺人,怎么招還是不夠。”福建某鞋企相關負責人坦言,今年他們的鞋廠原定有兩條生產線進行工作,但是由于工人短缺,目前只剩一條生產線可以正常運行。
招工難同樣影響著鞋企的接單積極性,與綜合成本上漲也有關系。原輔材料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使得企業年生產成本提升率在20%左右。員工的工資也有10%-20%的提升,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漲等,成本算下來漲了兩成。
除此之外,國內中小型鞋服企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無自主品牌。企業在科研、開發、設計、流行趨勢等各方面知識匱乏,大部分企業還是處于山寨等初始階段。
外部擠壓:歐債危機是“禍根”
歐洲是我國外貿企業重要的出口地,作為重要出口行業之一的鞋服業,近兩年由于受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國對歐鞋服等產品出口增速下降明顯,中小鞋服企業也感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
“除了內部因素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使莆田鞋企倍感壓力,訂單萎縮。”莆田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士指出,主要是受歐債危機的嚴重影響。
據了解,雖然美國經濟指標表現樂觀,歐債危機邁出好方向,但歐債危機表現出的脆弱性讓出口鞋企在2012年訂單萎縮,加上中國制造業本身的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已經使鞋企大量中低端訂單轉移,部分質次價低的小鞋企今年初已經淘汰出局。
國內中小型鞋企產品外向度比較高,主銷歐美市場,但對歐美市場依賴性過大,抗風險能力較差。此外,歐盟DMF禁令再次延期增加了企業的測試費用,成本逐步提升使鞋企有限的利潤日益壓縮,對鞋類出口造成一定的沖擊。
據了解,莆田出口鞋類一直是國內的標桿。即使是在不景氣的2011年,莆田鞋類出口總值也高達22.66億美元,同比增長15.73%,創歷史新高。但受多重因素影響,莆田鞋類出口提前進入“冬天”,2012年鞋類出口市場難言樂觀。
對此,鞋企應該加大對技術投入,增強研發能力,提高產品檔次,努力轉型升級,建立自有品牌,積極開拓中東地區、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降低出口風險以應對當前鞋業市場現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