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青縣桑蠶繭養殖產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青縣位于魯北黃河沖積平原,土地寬滿,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植桑養蠶歷史悠久。高青縣常家鎮臺李管區種蠶養殖初具規模,養殖勢頭良好,為更好掌握規模種蠶價格的運行趨勢、成本收益、養殖前景情況,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物價局農調工作人員近日對其進行了調研。從調研情況來看:種蠶收購價格平穩上漲,產值大幅增加,養殖收益顯著,但是與全球經濟形勢相關,故桑蠶繭養殖收益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一、基本情況
高青縣的植桑養蠶歷史悠久,今年蠶繭(鮮繭)產量預計達到1200噸,較2011年增加9.1%。縣內的唐坊鎮、花溝鎮、常家鎮均有植桑養蠶戶,近兩年來縣絲綢公司出臺優惠措施,大力扶持沿黃植桑養蠶戶,同時在養殖方式上向規模化、標準化轉變。目前,全縣植桑面積1.2萬畝,相比2011年增長9.09%,相比2010年下降7.69%,原因在于2010年我縣在防治美國白蛾時,采取飛機空中噴藥,幼蠶吃了帶有農藥的桑葉大量死亡,故出現2011年植桑面積的萎縮,今年沒有機噴農藥,植桑面積出現恢復性增長。隨著我縣十大綠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規劃建設,我縣的植桑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桑蠶繭業也會蓬勃發展。
通過對常家鎮臺李管區種蠶養殖小區調研了解到:2011年春季植桑200畝,每畝流轉地租金280元,縣絲綢公司分攤80元,農戶分攤200元,縣絲綢公司提供桑苗,桑苗0.40元/棵,1500棵/畝,當年種植,當年可以采桑,用于秋蠶養殖。因是植桑第二年,一畝地桑葉飼養0.75張蠶,第三年開始一畝地桑葉飼養1張幼蠶,一張幼蠶約4萬余頭,平均畝產鮮繭200余斤。
桑蠶繭養殖分為春蠶、伏蠶、秋蠶,秋蠶又分中秋蠶和晚秋蠶,春蠶質量最好,秋蠶次之。飼養品種有白蠶、花蠶、青松皓月等。桑蠶繭的生長周期受限于氣溫,每年春季4月20日左右開始養殖春蠶,26-27天為一個生長周期,5月20日左右開始夏伐,桑樹重新長出新葉后,6月25日左右開始養殖伏蠶,24-25天為一個生長周期,因中秋蠶與伏蠶間隔時間短,怕消毒不好影響生長和質量,一般不養中秋蠶,晚秋蠶一般在9月5日左右開始養殖,10月上旬結束。伏蠶一季由于受氣溫、環境、收購價格等因素影響,有的養殖戶選擇養春蠶、秋蠶兩季,也有選擇養殖三季蠶的。
二、蠶繭價格運行態勢
蠶繭是絲綢工業原料,其最終產品是高檔消費絲綢制品,原料性產品高比例出口歐美等發達國家,因此,其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從調查中了解到:近幾年鮮繭(種蠶)的收購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今年的春蠶鮮蠶繭收購價格為24.5元/斤。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鮮蠶繭的收購價格一度跌至12元/斤,2009年的收購價格為22元/斤,2010年的收購價格一度達到27元/斤,2011年收購價格為23元/斤,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自09年以來鮮繭收購價格均在高位運行,植桑養蠶戶收益可觀。
三、成本收益情況
(一)、桑蠶繭畝均總產值增加
今年調查戶養殖春蠶、伏蠶、秋蠶三季,一般正常情況養殖春蠶、秋蠶兩季,因該點植桑面積遠遠大于養殖量,桑葉利用率較低,故增加伏蠶一季,用于攤薄成本。春蠶的鮮繭畝產量約為80.25斤,今年的春繭的收購價格為24.5元/斤,春繭畝均產值為1966.13元/畝。伏蠶(非種蠶)的鮮繭畝產量為48斤,收購價為18元/斤,伏繭畝均產值約864元。秋蠶的鮮繭畝產量約為72.75斤,按照去年秋蠶鮮繭23元/斤的收購價格計算,秋繭畝均產值約為1673.25元,合計畝均主產品產值4485.38元。蠶砂作為副產品,沒有對外出售,一般作為農家肥用于自家耕地,所以沒有副產品產值。
(二)、畝均總成本居高不下
每畝總成本2775.95元,其中生產成本2575.95元,土地成本200元。
一、生產成本2575.95元。
a: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943.95元。
(1)、直接費用495.75元。其中:1、蠶種費每張為75元,按照養殖戶0.75張/畝的養殖量來算,每畝需蠶種費56.25元;2、化肥費140元/畝.次,一年施肥2次,每畝需化肥費280元;3、桑蠶繭養殖一季需消毒兩次,養殖前一次,生長期結束后一次,消毒費50元/張,畝均消毒費37.50元;4、農藥費20元;5、機械作業費(包括排灌費、水費)20元/畝.次,每年一般排灌3次,合計60元;6、燃料動力費22元;7、工具材料費13元;8、其他直接費用7元。
(2)、間接費用448.20元。固定資產折舊:農膜、竹竿、方格簇、簾子等材料按5年計提折舊94.17元;大棚設施按10年計提折舊202.92元。財務費用151.11元。
b:、人工成本1632.00元。雇工工價48元/天,雇工天數34天。
二、土地成本主要為流轉地租金200元/畝。
(三)、畝均凈收益可觀
桑蠶繭養殖畝產凈利潤1709.43元。2010年,高青縣的鮮繭的收購價格曾達到27元/斤,近兩年,鮮繭收購價格穩定在23-25元之間,波動不大,仍在高價位運行,故收益可觀。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規模化養殖有待進一步擴大。常家鎮臺李管區規模化養殖場目前共建6個長93米,寬9.5米大棚,每個大棚飼養16張幼蠶,飼養規模達到100余張。該養殖場現植桑200畝,正常年景一畝桑葉飼養一張幼蠶,200畝桑葉一季就可飼養200張幼蠶,以今年為例:三季共養幼蠶180張,桑葉產出量明顯多于桑蠶繭養殖的需求,致使部分桑葉閑置,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經濟形勢不穩定,價格市場風險依然存在。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鮮繭的收購價格曾跌落至12元/斤,蠶農損失慘重。今年國內經濟將面臨結構轉型調整,GDP增長速度放緩,受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繭絲價格處于膠著狀態,絲價上不去,繭價下不來,目前為止繭絲價格仍是順差,但是風險依然存在。
(三)、基礎設施薄弱,管理不夠科學。今年夏季,暴雨頻發,由于養殖場的排水設施不夠合理、到位,導致蠶繭產量大幅下降,收益減少。
五、幾點建議
(一)、國家要繼續做好扶持工作,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如:縣絲綢公司制定今年鮮繭(普通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格18元/斤(種蠶繭收購價格高于普通品種4元/斤),并與飼養戶簽訂6年合同,銷往其指定的蠶種公司,有效保護了蠶農的利益。
(二)、加強技術指導工作,大力實行科學管理、科學養殖。使桑蠶繭養殖場真正做到規模化、標準化,努力推進桑蠶繭養殖快速健康發展。
(三)、桑葉無法達到合理利用時,建議開辟部分桑園用于采摘,向觀光農業發展,也能攤薄成本,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
(四)、抓住時機,使其做大做強,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2008年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魯發〔2008〕13號)的出臺,高青縣作為淄博市唯一列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區縣,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規劃建設十大綠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在桑蠶繭、肉牛、食用菌、肉鴨、綠色奶源、萬畝水產基地等方面進行品牌建設,統籌推進都市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要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膨脹發展,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